首页 > 课程申报 > 申请表
课程申报表 下载WORD文档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                                                                 
课程学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工学-建筑类                              
课程负责人       任云英                                     
申报日期            2012年11月                            

 

陕西省教育厅制
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负责人

任云英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8.03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  位

博士

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所在院系

建筑学院

通信地址(邮编)

雁塔路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710055)

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史

是否曾获省级
精品课程称号

 

曾获省级精品
课程称号年份

 

原省级精品
课程负责人

 




现课程负责人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近三年讲授本课程情况
  (1)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涵盖三门理论课程:
      城市规划导引(一年级)3次,24学时/次
      城市规划原理(三年级)3次,80学时/次
      城市规划前沿(五年级)3次,28学时/次
  (2)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3次,60学时/次
  (3)规划师业务实践(3次),10周/次
  (4)毕业设计(1次)16周/次
2、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城市规划导引,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4届本科生,600人
  (2)城市规划原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本科生,130人
  (3)城市规划前沿,专业课,4学时/周,5届本科生,600人
  (4)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专业课,4学时/周,4届本科生,360人
  (5)毕业设计实习,专业课,16周+2K,1届本科生,6人
3、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多年来致力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承担规划设计实践、规划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实践、城市公共中心、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以及SSRT创新计划等实践课程,近五年主要承担规划师业务实践,累计5门次,共600人次;指导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共6人。承担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所形成的课题库如下:
  (1) 泾川城北新区公共中心规划设计
  (2) 碑林历史街区规划设计
  (3) 小寨公共生活中心规划设计
  (4) 北院门公共生活中心规划设计
  (5) 大差市公共生活中心规划设计
  (6) 幸福林带公共生活中心规划设计
  (7) 咸阳历史街区规划设计
  (8) 东门里公共环境规划设计
  (9) 高新区起步区规划设计
  (10) 李家村地段公共中心规划设计
  (11) 城隍庙地段公共中心规划设计
  (12) 康复路地段公共中心规划设计
  (13) 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4、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人,2006
  (2) 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城市规划系列课程,2008年获准
  (3) 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2010年获准
  (4) 校级教改立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规划原理主干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课题负责人
5、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新时期的发展定位和本科教育模式探讨--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的思考,2006年6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独立作者
  (2)《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系列课程——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诉求导向下的教模式探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改革实践,2008—2009,校级教改立项
学改革与探索, 《城市规划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6
  (3)从硕士学位论文内部特征透视人才培养格局——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25
  (4)近代西安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以1927—1947年民国档案资料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版),2009年第38卷第5期总177卷第105-112页
  (5)全球土地荒漠化视野下的西北干旱区小城镇发展现状与前瞻,《时代建筑》,2006.7
6、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5:城市规划专业给予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2012
  (2)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2: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2005
  (3) 2006年度指导的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学生作业,在建设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举行的学生作业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7、其他获奖
 
(1)榆林市商务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7,项目负责人。全国竞标第一名
  (2)黄帝文化园区规划设计全国征集方案,2009,项目负责人,第二名
  (3)2009年4月主持编制的《关中农村民居建筑设计方案》获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持的“西安地区具有关中传统民居特色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4)优秀研究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基金:黄土高原历史城市人居智慧及其当代应用研究(51178370),2/10,2012-12——2015-12,本人排名第2
  (2)国家自然基金:西北地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适宜性人居环境营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51208417)2013—2016,本人排名第2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时期西安与周边城市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研究 (2007JJD770105),本人排名第2
  (4)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近现代西安城市规划思想研究(1927-1949),课题负责人(11JK0213)
  (5)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近代西安城市空间转型及其规划思想研究(1927-1949),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任云英,项目编号:07JK066,研究周期:2007.7—2008.12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任云英:西北地区近代工业遗产格局的历史地理考察,朱文一 刘伯英主编《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二)》(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2-29765-9),2012.09:P51~63.
  (2)任云英 常仲嵛:西北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其动因分析——以库尔勒为例,建筑与文化,2012(03),pp.91-93
  (3)Yunying Ren, Kai Fu, Ye tian, Study on the Neo-Magnetic System Composed with Newtown from the Practice of Xi’a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September,2011
  (4)任云英:民国时期古都西安产业空间转型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SCD核心库),2010.2,pp.131-135
  (5)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以1927—1947年民国档案资料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核心版),2009年第38卷第5期总177卷第105-112页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专项研究,主要编制人员,8/15,2012.07
  (2)陕西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成果:榆林市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陕西省建设厅,三等奖,2/10,2009.12
  (3)西安建大艺术创作类一等奖《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1.11


2. 课程团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任云英

1968.03

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周庆华

1959.05

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导引

 

刘克成

1963.03

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前沿

 

黄明华

1961.05

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雷振东

196807

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惠 劼

1963.05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居住环境理论

 

王翠萍

1968.11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居住环境

 

段德罡

1970.03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史

 

李 昊

1972.12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公共中心原理

 

邓向明

1971.07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公共中心原理

 

于 洋

1971.10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公共中心原理

 

黄嘉颖

1979.05

副教授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体系

 

郑江涛

1969.06

讲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张 峰

1968.11

讲师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杨 辉

1980.09

讲师

城市规划

课件建设,设计辅导

 

郑晓伟

1982.12

讲师

城市规划

课件建设,设计辅导

 

李小龙

1984.04

助教

城市规划

课件建设,设计辅导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由来已久,教师队伍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形成了治学严谨和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中青年师资队伍在教风和业务能力方面受到传统的熏陶和培养,具有较好的群体素质。城市规划专业首席教师制度,强化了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的师资建设,讲师以上教师均能够独立担任任课教师,该系列课程按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安排教学,现有任课教师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助教1名。

教学队伍学历结构




学历

人数

比例

博士(含在读)

10

59%

硕士

5

29%

学士

2

12%

教学队伍年龄结构




职 称

人数

<35

36-45

45-55

56以上

教 授

5

 

2

3

 

副教授

7

1

5

1

 

讲 师

4

2

2

 

 

助 教

1

1

 

 

 

百分比

/

24%

59%

17%

 

  教学队伍成员主要由长期从事一线城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老师组成,有良好的师德作风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青年教师培养问题上,已形成完整的教学梯队,以老带青,加速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从教学成果和青年教师所取得的成绩看,培养计划的效果是突出的,形成了一支有朝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 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1)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2) 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3) 教学方法创新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4) 实践性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与创新;
  (5) 课程结业及选题题库建设。
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 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坚持计算机和外语五年学习不断,增加创新学分要求等;
  (2) 加强教材建设,积极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案,并积极编写教材,注重教材建设的系统配套和不断更新,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3)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
  (4)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使用与管理,注重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横向科研项目的辅助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点、独立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3.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 确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学时,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和修订,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周数,并规定了学生毕业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基本达到了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已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网上答疑等)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案例教学等形式提供交流和互动平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3) 已建立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个实习基地,并通过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构建了参与认识(对低年级)-—巩固提高(对高年级)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专业教育平台中对于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4) 在教材建设方面,在已经形成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结合我校的教学特色进行教材建设,并在进行教材建设的同时提高了讲义更新和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科前沿不断进行调整。近五年出版的主要教材包括:
  《生长型规划布局——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法研究》,黄明华,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人居环境科学丛书——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陕北地区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模式研究》,周庆华;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生长规划论——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模式探索》,黄明华,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教改方面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到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文脉设计等方面的教改等,同时还从教学方法上从讲授、师徒传承逐渐走向结合网络手段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并均有所探索。结合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步趋向于从低年级基础抓起,形成一个有机的培养链条,因此,对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进行了探索并已经配合基础教学改革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梯队,并在人员的配备上,有所穿插。
  (1) 已经立项并完成的相关项目包括:
  ①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规划原理主干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立项,任云英,2008。
  ②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段德罡, 2008。
  ③《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段德罡,2009。
  (2) 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
  在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每年一度的作业评奖中,累计近三年的作业评奖中获得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一次优秀奖,共36人次,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指导教师达32人次。
  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5.教改文章
  (1)知识建构•思维解构•能力重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规划理论教学研究.张峰, 等.2009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09
  (2)《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系列课程——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诉求导向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任云英,等.站点•2010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06
  (3)公众参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课教学实践——以“色彩训练”教学改革为例. 段德罡,等.《社会的需求•永续的城市——2008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4)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段德罡,等.《社会的需求•永续的城市——2008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5)基于新知识观的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实践.李昊,2009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09 ;
  (6)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建构.段徳罡等,城市规划,2010.09
  (7)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共政策素质培养.徐岚,等.城市规划,2010.09;
  (8)居住环境规划设计课程的适应性调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之后.王翠萍,等.站点•2010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06
  (9)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基本问题梳理.段德罡,等. 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1.09
  (10)强化专业意识培养的“过程式”教学在理论课中的尝试——以居住环境规划原理课程为例.杨辉.2012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2.09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1.课程建设重点
  (1)结合学生专业理论能力培养过程中层级递进的特点,相应构筑专业认知、理论基础和学科前沿等三级理论教学平台,构成系统、完善的城市规划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体系;
  (2)建立专题讲座机制,增强学生对城市规划学科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3)建立课程的网络辅助教育及教学交流平台,提供学科前沿理论信息与规划案例,促进多元化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基础。
2.课程建设难点
  (1)如何在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中妥当地引入国际性学科发展前沿课题的研究成果;
  (2)如何真实、及时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水平,并促进学生在相应规划设计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3)如何增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3.解决的主要办法
  (1)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引导、网络互动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结合授课内容分阶段向学生提供相关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阅读与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地能动性。通过课程网页的建设与学生进行网上教学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建立专家专题讲座机制,以增强学生对城市社会发展动态与规划学科前沿信息的吸纳与交流;以社会综合实践调查作为实践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注重教学中的过程管理,强调阶段成果管理,以强化全程教学效果;
  (4)采用测、评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将平时阅读与讨论以读书报告、规划评析以及课程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考查,并结合考试成绩形成该课程的综合考核结果。
4.建设及更新情况
  (1)进一步完善了课程创新体系的建构。不断在现有的师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材和教学环境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开拓教育资源的潜力,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样化与系统性的教学体系。
  (2)建设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学术造诣深、理念先进、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合作及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3)延续具有学科特色的主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注重课程的适用性。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突出学科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验环境的构建,建设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4)积极进行教改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与特点,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改工作,在已经形成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本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5)建设高质量、立体化的教材体系。注重不同形式教学素材的建设,建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学素材,以电子教案为授课和学习的辅助电子资源,以网络课程为后续教育和自学的网络资源,构建高质量、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4.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1.课程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主要在城市规划专业阶梯式教育平台中建构课程体系。
  第一部分,针对城市规划初学者设置的《城市规划导引》,课时24学时。是一门在一年级设立的专业启智课程。学生通过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的学习,了解城市规划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部分,将城市规划原理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的积累和认知规律,形成“基础理论+学科前沿”的模式,来促进学生理论基础的认识、掌握和学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分两部分:
  其一,是继《城市规划导引》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设置的专业理论主干课——《城市规划原理》,课时80学时。全面完整地讲述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形成与理论思想的演变、城市规划动作的程序与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城市规划理论、程序及方法,也是为后继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其他专项规划理论的学习奠定科学理论基础的重要课程。
  其二,城市规划学科前沿,结合5年级教学,形成对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课程,采取教授讲座的方式,由主要任课教授就当前城市规划前沿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引导并结合其高年级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启发与讲述。
  第三部分,专题式原理课程,主要结合3、4年级对于知识的深化与扩展所作的课程安排,主要有《城市设计概论》、《居住环境规划原理》、《城市公共中心规划与设计原理》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设计概论》是结合多年来的科研成果,由资深教师结合设计课程讲授,是一门关于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程序的课程。《居住环境规划原理》与《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原理》是具体结合设计课开设的专项规划设计理论课。《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结合城市规划实践的法律、政策属性,采取开放式教学,聘请长期工作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级规划人员担任。
  2.教学内容组织
  
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由主干理论系列课程和专题理论系列课程组成(详见城市规划本科理论课程体系框图)

  其中,主干理论系列课程包括三部分:
    (1)城市规划导引    24学时
    (2)城市规划原理    80学时
    (3)城市规划学科前沿  28学时
  专题理论系列课程包括四部分:
    (1)城市设计概论        26学时
    (2)居住环境规划原理      24学时
    (3)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原理  24学时
    (4)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26学时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1、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于甲级资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实践及项目库
3、专业图书分馆及专业资料室
4、特色资源

基本资源清单

(1)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由校本部和东校区分馆两部分组成,阅览座位2600个。累计藏书219.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85万册,外文图书16.8万册,期刊累计17.7万册,5633种;年订阅现刊2202种,其中中文现刊1899种,外文现刊303种;年进书量47500册。拥有中文、西文数据库,其中包括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清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镜像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中国城建知识资料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库、建筑历史图书库、Wiley-Blackwell电子期刊、Eld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ProQuest全文电子期刊、ASCE全文电子期刊、EI文摘索引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PQDT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另外还有网络电子图书150000多种、外文电子期刊及学位论文。此外,图书馆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特种文献和视听资料等,形成了一个以土建类学科为重点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
(2)学院信息中心
   学院信息中心包括建筑学院图书分馆、图档室、多媒体展示室等三个部分。建筑学院图书分馆负责学术情报资料的收集、交流与管理,使用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拥有100个阅览座位;共有专业图书18186册,其中中文图书5011册,外文图书2691册;中文期刊271种,共10120册;外文期刊18种,共364册;声像资料522 件(含录像带249盘、光盘273张);学术论文84458份;幻灯片共计114套,约16068张。目前,学院的图书、期刊、资料等均采用计算机统一进行管理。
  学院图档室面积为256平方米,收集保存教学资料、历届学生课程设计图纸和实习档案、研究生论文等;现采用专业图纸密集柜存放,容量可保存15年的教学档案;从2004年开始,由数字化制作室负责将档案数字化,目前已建成数字化图档室。
  多媒体展示室是以液晶大屏幕和多媒体触摸屏为主要媒体,以学院网页为补充,对数字资料、实时信息、录像视频进行展播,通过学院服务器将报告厅、展示厅等场所的学术活动进行实时直播、在线点播,在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规划设计实习基地5个
  1)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中联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
  4)中建集团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
  5)基准方中建筑设计研究院
(4)已经形成的规划设计课题库(课题库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滚动更新,近三年已形成30余项),代表性课题如下:
  1)《韩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宝鸡炎帝陵风景区规划》
  3)《石嘴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4)《榆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山西介休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6)《西高新一二期发展战略规划》
  7)《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
  8)《榆林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
  9)《曲江新区高度控制专项研究》
  10)《西安市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专项研究》
  11)《榆林市中心商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2)《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5)网络资源
  1)建筑数字博物馆
  2)建筑博物馆
  3)汉唐帝陵
  4)中国民居博物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拓展资源主要来源于学校的资源体系中与本精品课程系列相关的各项内容,进行引导及有选择使用。网络资源网址 http://www.xauat.edu.cn/zh-cn/html/13wlzy/dzzy.html
所涵盖内容包括:
  (1)教育部IT&AT网络课件
  (2)清华大学教育课件资源
  (3)网上报告厅
  (4)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讲演录
  (5)开放式课程 (中英文)
  (6)缘来文化视频教学库
  (7)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网 (账号密码均为xajzkj1)
  (8)现代数字与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9)开放式课程计划
  (10)MIT开放式课件
  (11)Calis共享资源
  (12)数据库资源
  (13)电子图书
  (14)馆藏期刊导航
  (15)电子期刊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1.自我评价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除了从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延续了厚基础、强能力的宗旨。在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完善并逐步创新了传统的设计课程内容和体系。和注重注重教材建设外。结合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内容的历史积累,同时结合我校地处西北地区的地域性特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梯队以及教学研究领域建设方面着重突出以下三个特点和宗旨:
  ①把握学科前沿,课程体系反映学科最新动态,并及时纳入到教学组织中来。
  ②突出专业特点,注重教学环节和过程管理,教学方法多样化,重视教学积累。
  ③重视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突出地方特色,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紧密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完善其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结构体系。
  (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脱胎于建筑学专业逐渐发展并成熟,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为我国城市规划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规划人才。本课程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理论核心课程,对于建构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构架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立足于西北的地域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办学条件、师资状况、教育体制、学生来源、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并与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育教学目标接轨,该课程为我校在国内外的各个奖项中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佐证了我们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师资配备、教材建设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2000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06、2012年均以优秀级通过了复评,证明了我校城市规划教育和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建设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目前本课程所属城市规划专业学科点是陕西省和建设部双重点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
  (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学术梯队尚待完善。
  结合教学特色的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备尚需加强。

  2.同行专家及学校评价
 

  3.社会评价
 
 

  4.学生评价

  

  

7.学校政策支持

政策文件:
  1)我校先后出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暂行)》等相关文件;
  2)学校专门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校精品课程专家指导、评估委员会”;
  3)将精品课程与名牌专业的申报相结合,要求有1—2门精品课程的专业方可申报“名牌专业”;
  4)将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精品课程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
  5)学校多方筹资,加强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积极推进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带动精品课程建设;
  6)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培训班,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其中;
  7)对获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视不同级别给与相应的经费支持,所在院系视具体情况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8)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主要成员,学校将在其职称评定、教学岗位设置、人才工程评选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9)承担精品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在校规定的基础上上浮20%。

8. 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9.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