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2005学年第2学期

 

 

()

建筑学院

教研室(研究所)

城市规划教研室

城市规划导引

授课专业班级

 

任云英

副教授

使

《城市规划原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二○○五年四月


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2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课程总体介绍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时间安排。

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其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1课程介绍

1.1本课程教学目的

1.2城市规划的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计划

1.3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论

2.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及其发展的动因

重点:

城市发展的动因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印象

2、  如何认识一个城市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

2、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0__分钟,授新课_60_分钟,安排讨论_20_分钟,布置作业510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2  周四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论

2.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及其发展的动因(复习内容)

2.2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本节课内容)

2.3城市变迁及时代观念(预习内容)

2.4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预习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中外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脉络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了解)

·城市变迁及时代观念(理解)

·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掌握)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我国城市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西方城市有何异同?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中国城市建设史》

2、《西方城市建设史》

3、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4、董鉴泓:《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3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2  周六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论

2.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及其发展的动因(复习内容)

2.2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复习内容)

2.3城市变迁及时代观念(本节课内容)

2.4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本节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中外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脉络,进而上升到哲理高度理解城市形态的深刻内涵。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了解)

·城市变迁及时代观念(理解)

·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掌握)

讨论、思考题、作业:

2、  城市空间秩序与人的行为规律以及社会秩序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中国城市建设史》

2、《外国城市建设史》

3、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4、董鉴泓:《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美)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内部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3   2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3.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本节课内容)

3.2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预习)

3.3当前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预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及早期规划思想的发展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脉络

了解当前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思考题、作业:

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童寯:《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2、郝娟:《西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学术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外城市规划》、《人文地理》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5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3   4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3.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本节课内容)

3.2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本节课内容)

3.3当前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预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及早期规划思想的发展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脉络

了解当前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思考题、作业:

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童寯:《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2、郝娟:《西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学术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外城市规划》、《人文地理》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6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3   6      7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3.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复习)

3.2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复习)

3.3当前城市规划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本节课内容)

3.4未来城市的设想(预习)

3.5时代背景(预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及早期规划思想的发展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脉络

了解当前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思考题、作业: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何不同?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童寯:《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2、郝娟:《西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学术期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国外城市规划》、《人文地理》等的相关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7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4  2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3.4未来城市的设想(本节课)

3.5时代背景(本节课)

4.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41城市化的含义 (本节课)

42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预习)

43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44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刻内涵。

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了解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了解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3.4 未来城市的设想

3.5 时代背景

(1)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技术

(2)关于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4.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重点)

4.1城市化的含义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2、  城市规划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解决那些问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5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8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4      4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向(本次课)

52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本次课)

53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预习)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了解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向(一般了解)

52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难点)

53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重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我国城市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城市规划原理》(课本)

2、孙施文:《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同济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5   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9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第8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4      4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向(复习)

52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复习)

53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次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了解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1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向(一般了解)

52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难点)

53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重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我国城市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城市规划原理》(课本)

2、孙施文:《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同济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5   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10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5   2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3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次课1个课时)

6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61城市学科建设情况(1个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学科的发展情况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从学科角度认识自己的专业及其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讨论、思考题、作业:

如何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职业定位?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钱学森:《城市科学——山水城市》。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5   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1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5   4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6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61城市学科建设情况(复习)

62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本次课)

63城市规划的能力框架(本次课)

读书报告的撰写方法简述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学科建设

了解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内容

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学习所必须的能力构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本章节内容为一般了解。重点在于对城市规划、城市学科群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讨论、思考题、作业:

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如何理解城市、城市规划?如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定位?你是如何考虑的?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阅读有关学术期刊文章以及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5   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1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15   6   7     8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6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61城市学科建设情况(复习)

62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复习)

63城市规划的能力框架(本次课)

读书报告的撰写方法简述(本次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城市学科建设

了解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内容

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学习所必须的能力构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本章节内容为一般了解。重点在于对城市规划、城市学科群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讨论、思考题、作业:

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如何理解城市、城市规划?如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和人生定位?你是如何考虑的?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阅读有关学术期刊文章以及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5   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_10_分钟,布置作业_5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20042005学年 第2学期课程教学实施小结

  城市规划导引                               

   教师讲义+《城市规划原理》                           

    任云英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计划安排

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  24    学时,   1.5  学分,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学时,多媒体    24      学时。

本学期计划授课  24     学时,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学时,多媒体    24      学时。

实施情况

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  24    学时,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                    学时,多媒体   24      学时。

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数  1    份,其中理论      1      份,实验(实习)             份,多媒体课件    1     件。考核方式     考察     ,成绩计算方式 平时×30%+考试×55%+课堂参与×15

教学小结(含本学期参加教改课题、课程建设及获相关教学奖励等情况)

 

 

                  任云英             

                

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名            

       

《城市规划导引》

全校选修课程

任课教师   任云英

——从城市的认知开始······

      认知一个城市的过程

      主体的认知

      客体的表象

      主客体的互动

课堂思考——西安城市印象

1城市规划专业介绍

1. 1学科分类和专业定位

1. 2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计划

1. 3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

1. 1学科分类和专业定位

       城市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宏观目标为主体的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7个重点学科之一。

       1.1.1学科分类

       (1)以研究对象分:

       ① 自然科学

       ② 人文社会科学

       ③ 思维科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2)以作用地位分:

       ① 基础理论科学

       ② 应用理论科学

       ③ 工程技术科学(钢砼结构、建筑学、城市规划)

(3)作用交叉学科

       ① 边缘科学(物理化学<A+B相接>)

       ② 综合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学科、相关科形成<A+B综合>)

③ 横断科学

1.1.2专业定位

      (1)城市科学是综合性、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宏观目标为主体的科学。

      (2)专业意识定位

      ·到位、进入角色

      ·素质要求

      1)具有独立人格、品质高尚,宽容精神(与不同人的交往合作)具有组织协作能力,具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2)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

      3)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善于协同工作,具团队精神

      4)适于从事各种工作,决策、设计、管理

2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概论

      2.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及其发展的动因

      2.2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

      2.3城市特征的变迁及时代观念

      2.4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

 

2.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及其发展动因

      2.1.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

      2.1.2城市发展的动因

2.1.1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

l   第一:生态基础——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

l   第二:社会基础

l   第三:经济技术基础

l   第四:文化基础

第一:生态基础——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

第二:社会基础

      (1)人口基础:人口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是形成城市的基础。

      (2)心理基础

      (3)社会基础

      ·住房的三大目标

      ① 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② 获得生活的基本质量

      ③ 与自然环境协调

第三:经济技术基础

第四:文化基础

      (1)文化

      (2)关于城市文化及其功能作用

      (3)新文化的产生

      (4)城市文化的扩散

      (5)文化的持续

2.1.2城市发展的动因

      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农村的推力”。

“城市的推力”

2.2城市形态特征的演进

2.2.1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1)中国城市的形态特征

(2)西方城市的形态特征

2.2.2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2.2.3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2.2.1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①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

      a城市中心以奴隶主为主的官邸为主;

      b等级阶层的居住区非常明显。奴隶主、贵族、贫民;

      c王权与神权并存的神庙;

      d城市公共社会活动中心、市场、市政厅、广场;

      e反映其等级制度

      I封地为中心

      II受规模等级限制

      III内部按等级分区

      ②封建社会城市的形态结构

      a、宫殿中心

      b、反映封建权威和严格制度的布局形态;

      c、维护统治和防卫需要,城墙、城堡;

      d、封建性的社会空间组织(强烈的内部封闭)

(1)中国城市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西周:《周礼·考工记》记载为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东周(春秋、战国)——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儒家思想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城市形制——皇权至上理念;

      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廊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至上理念。

      西汉的武帝时代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礼制思想——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礼制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年左右。

      《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

      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

      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在宋代的东京汴梁城出现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熙熙攘攘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

 (2)西方城市的形态特征

      欧洲(公元前5世纪—公元17世纪)

      奴隶制社会(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

——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

      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城堡、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

      巴洛克

——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

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作为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米列都城

提母加得城

古罗马城中心平面图

古罗马帝国广场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罗马共和国的最后100年,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城市设施: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

——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

      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鼎盛时期。

——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

——古罗马城: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帝王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②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由于以务农为主的日耳曼人的南下,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防御作用的城堡

——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以及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如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10世纪以后

      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继续繁荣,不少中世纪的城市终于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地向外扩张。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l172年和1284年两度突破城墙向外扩散,并修建了新的城墙,以后又被新一轮的城市扩展所突破。

      中世纪城市MEDIEVAL CITIES

城市形体有如下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教堂和修道院等宗教建筑物和广场在城市形体中居主导地位;

      第二,为方便开展商业贸易和行会活动,商业中心广场构成城市形体的重要方面;

      第三,各城镇都修筑了一个防御性城墙

③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罗马圣比得广场

罗马圣比得广场

圣马克广场

      在17世纪后半叶

——绝对君权时期

      法国巴黎的城市改建:

      古典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

——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

——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

——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前广场

星形广场

2.2.2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经济中心结构

      a是经济、金融、贸易为中心,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中心地区

      b密度和规模加大

      c文化和信息中心更明显

      d城市建设技术根本改变,提供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利求生活条件

      e开放型空间结构

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华盛顿/莫斯科

2.2.3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 ——信息生活网络中心结构

       a巨型化

       b市郊化   郊区分别形成各个中心结构

       c网络化

       d地区化: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体——城市及郊区(urban agglomoration),甚至形成城市连续区法地理学家T.Gotman称之为megalopolis

       如美国的    波士顿——纽约——费城——马尔的摩——华盛顿

       大湖区    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伦敦——利物浦——罗彻斯特

       日本的    东京——名古屋——大陌

       中国的    上海——南京——杭州

       e国际化

小结

      ·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要素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每个国家而言,不管它是处于工业时代的经济,还是农业时代的经济,必须在直接或超越现实与信息时代的转轨。

      (1)城市的形态结构始终反映社会生活组织秩序。

      (2)形态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权力——信息生活结构发展——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3)生活建设空间与经济建设空间的冲突  封闭——开放——国际。

2.3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

      ·社会哲理观念制约物质环境建设

      1、图腾崇拜——权力中心结构的城市形态

      2、英雄或技术崇拜——经济生活中心

      3、自我实现——信息生活中心

2.4城市特征的变迁及时代观念

       世界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巨大的社会技术(sociotechnoligy改变着城市的特性和目标。表现下面两方面:

①现代城市是信息网络的节点,是信息业系统的传递点和控制中心,而不象过去是物物网络的交汇处。

②城市社会的生活将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制造出将更加自动化、社会将不再由能源驱动,而是直接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介推动。

       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必须重新认识城市、重新考虑城市的基本概念和所立足的支持系统,以便使城市能赶上社会的发展。

       未来城市是人、环境和技术的结合。

3.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3.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

       3.2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

       3.3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3.4未来城市的设想

       3.5时代背景

      3.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早期规划思想

      3.1.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2)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回溯

       

(1)现代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背景

      ①工业革命、工业化、工业城市

      ②城市问题:人口过度集中,居住条件恶劣,瘟疫流行

      ③寻求城市问题的解决

(2)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

         ①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②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③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④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⑤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①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

      安得累雅,“基督教之城”

      康伯内拉,“太阳城”

      欧文,“新协和村”

      傅立叶,“法郎吉” “法兰斯泰尔”

      戈定,

②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 。

      1844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

      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 。

      1868年的“贫民窟清理法” 。

      1890年的“工人住房法”等 。

③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ⅰ.将城市中心分散到区中心,适应城市结构改变所产生的分区要求

      ⅱ. 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

      ⅲ. 森林公园,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

④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英国公园运动”

      美国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

      1893年,芝加哥,城市美化运动

⑤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戈定(J.P.Godin)1870年按照傅里叶的设想所建设的建筑群;

      凯伯里(Gorge Cadbury)于1879年在伯明翰所建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

      莱佛(WHLiver)于1888年在利物浦附近所建造的城镇PortSunlight等。

      恩温(RUnwin)和帕克  (BParker) 如1890年在约克郡所建的Earswick城镇。

3.1.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3)其他的探索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ⅰ.霍华德, 《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898年出版

      ⅱ.田园城市:

图解的理想城市的原型。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ⅲ.田园城市的定义: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①指导思想

      ⅰ.疏散城市人口,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

      ⅱ.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

   图解1城市结构:

田园城市图解2平面布局:

田园城市图解3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第二座田园城市威尔温WELWYN

第三座田园城威顿肖维Wythenshawe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ⅰ.柯布西埃----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

      . 1922, 《明天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

      .1933《光辉城市》(The Radiant City)

明日城市规划方案图

规划思想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ⅱ.用现代摩天大楼提高城市的密度,解决拥挤问题,同时获得大量空旷地,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ⅲ.调整城市内部密度分布,缓解市中心压力。

      ⅳ.人车分离的新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昌迪加尔

(3)其他的探索

      ①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②戈涅的工业城市

      ③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④格迪斯的学说

①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ⅰ.背景

      (ⅰ)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

      (ⅱ)地铁线和有轨电车线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了城市内部及与其腹地之间的联系,

ⅱ.线形城市指导思想

      (ⅰ)“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ⅱ)城市平面应当呈规矩的几何形状,结构对称。

      (ⅲ)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建筑用地应当至多只占五分之一,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ⅳ)要公正地分配土地等原则。

线形城市

线形城市图示

②戈涅的工业城市

      建立了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ⅰ.工业城市的设想

      法国建筑师戈涅,于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的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

      目的: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的功能组织。

ⅱ工业城

ⅲ.影响和地位

      (ⅰ)规划灵活留有余地。城市空间组织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ⅱ)工业城市以重工业为基础,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

      (ⅲ)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这一思想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③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ⅰ.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的组织

      ⅱ.提出“我们必须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

      ⅲ.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

      ⅳ.把社会经济的因素作为艺术考虑的给定条件来提高城市的空间艺术性。

④格迪斯的学说

ⅰ.规划理论:城市——区域研究

ⅱ.规划方法: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ⅰ.城市——区域研究

      (ⅰ)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ⅱ)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人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ⅱ.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ⅰ)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

      (ⅱ)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小结:

      索里亚·玛塔(Soria Mata)的线形城市探讨了现代城市内部生长的潜在可能;

      戈涅(Tony Ganier)的工业城市则展现了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原则;

      西谛(Cadllo Sitte)的城市形态研究则强调了城市空间组织上的艺术性原则;

      格迪斯(Patrick Geddes)的有关现代城市演进的学说建立了现代规划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下次课内容:

       3.2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

       3.3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3.4未来城市的设想

       3.5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

1.温习:《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

2.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3.2城市规划科学的发展脉络

       3.2.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

       3 .2. 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3 .2. 3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3 .2. 4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3 .2. 5有机疏散理论

       3 .2. 6城市规划学科的动向及展望

3.2.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

3.2.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魏林比P136

哈罗中心平面P134/P99—城市分级结构方案

米尔顿新中心建筑P132/P103城市构成/公共站点/公共设施

3.2.3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3.2.4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P91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英国华盛顿城图

3.2.5有机疏散理论

3.2.6城市规划学科的动向及展望

3.3 现代城市规划的知识背景

      3.3.1新技术革命

      3.3.2现代科学方法论

      3.3.3电子计算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3.4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3.5城市环境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3.1新技术革命

      (1)当代科技的新发展

       (2)新的社会理论

       (3)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

(1)当代科技的新发展

      第一个方面:信息技术或叫信息产业。

      第二个方面:生物技术。

      第三个方面:新型材料。

 

      ①贝尔的《工业化后社会》论贝尔首次提出了“工业化后社会”的概念。

      ②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

      ③奈斯比的大趋势论

      ④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

(3)新的技术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

       ①新兴产业群的形成,将成为社会的经济支柱,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②改变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布局和就业结构。

       ③带来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变革。

       ④带来劳动方式和内容的变革,解放人的智力。

       ⑤带来社会生活的大变化,带来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办公室工作信息化,家庭电脑化,教育手段电子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A革命:

       FA革命(Factory Automation)

       OA革命(Office Automation)

       HA革命(House Automation)

3.3.2现代科学方法论

      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力法论,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理论成果。它的崛起,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1)老三论

       ①系统论

       ②信息论

       ③控制论

(2)新三论

       ①协同论

       ②耗散结构论.

       ③突变论

3.3.3电子计算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英国

       (2)美国

       (3)法国

       (4)日本

       (5)苏联

3.3.4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几何模型

3.3.5城市环境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本世纪20年代借助生态学过程的类比,来解释人类的种种居住模式及其演进。

       1921年芝加哥的一群城市社会学家提出了“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的概念。

       1935年坦斯莱又提出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概念。它要求对一个社区和其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作出明确的阐述,并予以定量化。

       1958年以多加底斯为首成立了“雅典技术组织”,并于1963年建立了雅典人类环境生态学(Ekistics)中心

      1969年美国麦克哈格(1.Mc Harg)教授撰写的《结合自然的设计》 (Design with Nature)一书,被誉为城市环境生态学方面的指导性学术著作。

      日本1977年公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优先考虑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健康和文明的生活环境,并计划建立800个“定居圈”,以此作为生态学规划的最小单元。

3.4未来城市的设想

      本世纪初美国人凯姆勒斯(EChamles)设想了在屋面上连续运行的车辆交通系统。

      1910年法国发明家赫纳德(Eugene  Henard)设想城市的建筑物立在高支柱上,  交通系统是环状的,飞机在屋面上降落。

      60年代以来,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面临着更复杂和更紧迫的挑战。

      海上城市(Floating  City)

      海底城市(Submarine City)

      高空城、吊城、地下城、山洞城。

      插入式城市(Plug—in City)

      集中式仿生城市(Arcological City)

3.5时代背景

      (1)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1)各国经济

      2)文化交流

      3)科学技术

      (2)关于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4.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4.1城市化的含义

4.2.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4 .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4. 4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1城市化的含义

      人类进人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文化的扩散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4.2.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作为世界性现象,其过程有着一般性的规律。

      诺瑟姆曲线:

美国地理学家(Ray.MNortham)1979年在研究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后,把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将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

——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

——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的中期加速阶段

——进入高速城市化以后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

      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因此,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城镇人口比重才能提高到30%

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一70%之间):

      这一阶段由于工业基础已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城镇人口比重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
后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一90%之间):

      这一阶段农村人口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已经不大。为了保持社会必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10%以下,城镇人口比重则相对稳定在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的城市化不再主要表现为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是城镇内部的职业构成由第二产业问第三产业的转移。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760—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

      (2)185l—1950: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

      (3)1950一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 .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3.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4.3.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诺瑟姆认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

      如果把1989年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按城市化水平从低到高排列分组,则各组人均GNP亦呈现出同样的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即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以下30%一50%50%一70%70%以上时,人均GNP分别为1000美元以下1000—3000美元3000—7000美元7000美元以上。

4.3.3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的本身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也加快了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有史以来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就是城市化。

      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

      从现代化标志的外在存在形态上看,现代化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现代化的组织机构、科研机构、文学艺术机构,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工厂,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商店、学校、宾馆、饭店,……都源于城市,并且绝大部分都聚集在城市。

      从现代化标志的内在本质来看,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现代化也都是而且只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

      城市也成为了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愈来愈多的人口在城市条件下生活,城市生活方式和兴趣便趋向于影响全部文明。

      从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中,现代化社会的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高度城市化带动下的城市现代化将表现出的共有特征:

——工程性基础设施完备,;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贸易、商业服务和旅游娱乐设施完备;

——居住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布局日益合理,景观宜人,风貌娇好;

——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城市管理日益现代化,城市交通安全便捷,信息通畅,防灾应变能力强;

——有礼貌,讲卫生,注意社会公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进。

5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1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5.2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5.1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从这样三个层面来认识城市规划的作用,才充分体现出城市规划作为一个整体的连续性,同时也揭示了城市规划在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作用方面。

      ①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②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③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

(1)规划的内涵

       规划从其行为上可分为两个过程a规划的编制;b规划的实施

       从世界上一些发展国家所走过的路程来看城市规划已从早期的建筑规划发展到形态规划和物质建设规划,以致今天的环境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物质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社会安全与保障。

       规划的要起点:高度的科学性、高度的前瞧性、高度的“公众性”

       城市运作体现在管理上——体现公平、合平、高效

       包括:

       ① 贸易管理(立项、选址)

       ② 资源管理(技术指标的控制与用地审批)

       ③ 形态形象管理(设计方案审批)

(2)城市规划任务(广义)

对各种城市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协调和综合安排,并力求达到公平和理和高效。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

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3)城市质量:

      是城市集约化程度的全面反映,是包括人口质量、用地结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状况、科学化水平、城市职务功能、社区结构、社会安定与治安状况等指标的全面反映。

      集约: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通过聚集才能产生

(4)城市规划的重要社会意义

      城市环境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城市系统的全面优化即城市各种资源要素的全面优化配置和利用,而这正是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起调控作用的主要手段:

      1)按照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健全的城市功能,合理的社区结构,高效的城市经济,安定的社会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非城市中心区的商务化与非居住化。

      2)城市不仅应该是投入与产出的高效益城市。而且应是具有优质环境和高水平服务及最宜于生活的聚居地。

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将成为城市规划的动力

      ·健康、安全、私密和睦、友谊、爱情

      ·个人发展和发挥自主和自由的需求参与竞争,创造事业与成就奉献

      ·较高的需求(高层次的社会交往)娱乐、欣赏休闲兴趣、享受

      整个社会的需求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5)城市空间形体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城市用地与建筑物在性质和使用功能上的兼容性越来越强,多功能、综合性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和建筑等活动空间组织与设计的一种趋向。

      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与流动,使城市布局与结构逐渐向有机化物质化与网络化——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化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6)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1)弹性规划:同时又是持续协调型规划,各目标整体规划和实用高效型规划

      2)体现两个挠度

      a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型转变或以价值手段为主的市场规划——适应经济体制转变

      b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发展型转变,由速度型与增长型规划→质量型与效益型规划。

      c最终,要将总体规划落实到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布局上,要求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由学术研究或规划转变为强调科学实用性规划

5.2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5.2.1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5.2.2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5.2.3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5.2.1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1)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①经济与环境

——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不是消极地否定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不仅使人类的基本

——需求得到满足,也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即最少地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绝对不能危及生态体系的承载极限。

      ②社会与环境

——强调社会公平是确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行动的前提,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能够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而不是以牺牲一部分国家、地区和社群的利益为代价。

——少数发达国家耗用了大部分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产生更多的环境后果。

——除非改善世界上最穷人群的经济前景,否则全球环境保护是不可能的。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一系列支撑体系

      1)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相应的机构体系,制定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这将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支撑体系。

      2)法制体制: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法律保障,规范全社会的行动,控制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3)科技体系: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科技创新而不是无限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4)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人类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需要教育支撑体系。

      5)决策体系:可持续发展涉及资源的再分配,必然会影响到各个国家、地方和社区的利益,决策过程中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十分必要的。

 

2)《全球2l世纪议程》(1992年)

3)《中国2l世纪议程》(1994年)

4)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

      2)信息社会

      3)经济全球化

5.2.2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1)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5.2.3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实践:都市村落

      (2)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3)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6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6.1.城市学科建设情况

6.2 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

6.3城市规划的能力框架

6.1.城市学科建设情况

6.1.1相关科学

      据不完全统计与城市科学有关的新学科达30多种

      (1)城市建设学

      (2)城市规划学

      (3)城市地理学

      (4)城市历史学

      (5)城市考古学

      (6)城市管理学

      (7)城市社会学

      (8)城市生态学

      (9)城市经济学

      (10)城市社会调查

      (11)方志学

      (12)景观生态学

      (13)城市设计学

      (14)城市气候学

      (15)市政学

      (16)城市文学

      (17)城市民俗学

      (18)城市交通学

      (19)城市防灾学

      (20)城市园林学

      (21)新城社会学

      (22)城市心理学

      (23)城市美学

      (24)城市人口学

      (25)城市文化学

      (26)城市犯罪学

      (27)城市法学

      (28)城市建设经济学

      (29)城市生态经济学

      (30)城市房地产经济学

      (31)城市生活方式研究

      (32)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33)城市环境艺术学

6.1.2城市学

      (1)城市学的基本概念

      (2)城市学的研究方法

      (3)城市学的基本内容

6.2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

      (1)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

      (2)相关设计方面

      (3)相关理论知识方面

      (4)实践

      (5)语文

6.3城市规划的能力框架

(1)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

      1)城市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

      2)城市功能:居住、生产、游憩、交通

      3)综合分析组织

      ①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综合决策

      ②有能力组织群体协作

      ③了解城规工作全过程,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民主、自我实现)

      ④表达能力:图纸、文字、口头、计算机,GIS地理信息系统

(2)相关设计技术

1)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城市空间环境)

      2)景观规划与设计

      3)城市交通道路网规划设计

      艺术创作中有“形象持续的原则”

(3)相关知识

1)城市环境与地理

      2)城市经济

      3)城市社会

      4)城市历史文化

      5)城市法规

      6)公文写作

      7)市政工程设施

(4)实践能力

(5)外国语

7结语

 

 

作业二:根据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写一篇读书报告(题目按照课堂提示拟订)

要求:

1要有报告的摘要,关键词,提纲;

2标分节标题,语言流畅,思路明确,逻辑清晰;

3图文并茂,有版面设计;

4字数4000字左右;

5作业完成时间为1周;

6本次作业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占总成绩30%。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