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精品课程

参考书目
[1] 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Vo1.22, by, IISD, Online at http:www.iisd.ca/2002;
[2] Kaaenner and Greger. From Rio to Johannesburg: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Srstainability. Heinrich Foudation. 2001
[3] T.E.Greadel ,B.R.Allenby著,施涵 译. 产业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国嘉.如何绩效考核.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5] 陈晓宏,江涛,陈俊合,水环境评价与规划,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 程声通,陈毓龄,环境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 戴维?皮尔斯,杰瑞米?沃福德著,张世秋等译,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9;
[8] 邓南圣等.工业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71-176
[9] 邓南圣等.生命周期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9-273
[10] 丁桑岚,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1] 方品贤,环境统计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
[12] 付国伟,程声通,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13] 郭怀成,尚金成,张天柱,环境规划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 国家环保局计划司, 环境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15] 国家环保总局,200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环境保护,2005年6期;
[1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计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314-1317
[17] 海热提,王文兴.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11月。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汇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印,2000;
[20] 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 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 赖斯(Nath,B)等著,吕龙永等译,环境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5;
[23] 劳爱乐[美],耿勇. 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4] 李博,杨持,林鹏. 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5] 李春田.《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案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6] 李云雁、胡传荣编著,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北京:化工出版社, 2005年;
[27] 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28] 刘康,李团胜. 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9] 刘培哲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0] 刘天齐等, 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年
[31] 刘天齐等, 区域环境规划方法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年
[32] 刘天齐主编,环境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  
[33] 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4] 罗宏,孟伟,冉圣宏. 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5] 马晓明,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36] 欧阳志云,王如松. 区域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7] 欧阳志云,王如松.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
[38] 彭党聪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年。
[39] 钱易, 唐孝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40] 钱易,刘昌明,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1] 曲格平, 从斯德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道路, 北京, 环境保护, 2002.6
[42] 山本良一.战略环境经营生态设计——范例10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56-262
[43]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44] 盛连喜. 环境生态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5] 史宝忠,环境影响评价,冶金工业出版社
[46] 宋永昌,由文辉,王荣祥. 城市生态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7] 孙强,环境经济学概论,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6;
[48] 孙水裕,环境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49] 汪斌主编,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文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50] 王华东等, 环境规划方法及实例,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8年
[51] 王如松等.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产业生态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130
[52] 韦鹤平,环境系统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53] 吴聿明编著,环境统计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
[54] 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0;
[55] 徐新阳,环境评价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6] 徐祖信,河流污染治理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57] 许宁,胡伟光,环境管理,北京:化学工业版社,2003;
[58] 杨桂山,王德建,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9] 杨中冉,宋云主编,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认定量刑,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3。
[60] 叶文虎,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61] 于秀娟.工业与生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9-127
[62] 云冠平、胡军、黄和平,管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63] 张承中. 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9
[64] 张慧勤等, 环境经济系统分析-规划方法与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65] 张慧勤等, 环境经济系统分析-规划方法与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66] 张兰生等编著,实用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年;
[67] 张清宇,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68] 张玉清,河流功能区水污染容量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69] 郑彤,陈春云,环境系统数学模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0]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1] 中国经出口质量认证中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审核.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7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炼油化工生产管理部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审计工作指南.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73] 周律.清洁生产.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74] 周文宗,刘金娥,左平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5] 周文宗等.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7-81
[76] 朱庚申,环境管理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参考论文
[1] ISO14000信息网秘书处编.ISO14000信息.2001.
[2] 鲍强. 全球环境保护战略转移若干新趋势. 环境科学进展,1995年;3(1):1-10
[3] 蔡守秋,蔡文灿.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 14(6):38-43
[4] 耿世刚. 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2):24-27
[5] 顾传辉,陈桂珠,浅议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新疆环境保护2001,23(4):38~41;
[6] 郭文成,钟敏华,梁粤瑜,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云南环境科学,第20卷,增刊,2001年12月,98~100;
[7] 黄光宇,陈勇,田玲等. 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 城市规划,1999;23(6)
[8] 江春宵 周文和. 商电铝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世界有色金属,2005;11
[9] 金燕燕. 试论排污许可证制度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化工环保,1995年; 15(2):104-110
[10] 刘洁,吴仁海. 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生态学杂志,2003;22(5)
[11] 陆明,郭嵘,齐刚. 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规划初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4)
[12] 毛小苓,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Vol.11,No.3,266~273;
[13] 仝川.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环境导报,1998;3
[14] 王灵梅,张金屯. 生态学理论在发展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研究——以朔州生态工业园为实例. 生态学杂志,2004;23(1)
[15] 王明远,马骧聪. 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模式.能源工程,1999年;(4)1-5
[16] 王祥荣.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40(4)
[17] 王震,刘晶茹,王如松等. 生态产业园理论与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生态学杂志,2004,23(3):152~156
[18] 温东辉,陈吕军,张文心. 美国新环境管理与政策模式:自愿性伙伴合作计划. 环境保护,2003年;(7):61-64
[19] 杨遨王乐 ,胡山鹰,梁日忠等.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过程工程学报,2004;4(5)
[20] 杨建新,王如松. 产业生态学的回顾与展望. 应用生态学报,1998;9(5) 
[21] 杨再鹏,白杰. 工业污染的预防、管理与末端治理. 化工技术经济,2000年;(4):11-13
[22] 杨志峰,徐俏,何孟常.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02;22(4)
[23] 叶盛基.关于我国汽车企业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分析研究.《汽车工程》,2004(Vol.26) No.2;
[24] 张建强等.基于产业生态学的产品生态设计原理、方法.生态经济,2003.10:99-101
[25] 张思锋,张 颖. 对我国循环经济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2(3):25-29
[26] 赵勤. 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总体评价及前瞻. 中国环境管理,1998年;(5):24-26
[27] 赵世杰. 环境管理与污染预防-试谈环境技术研究应体现生命周期思想. 环境技术,1999年;(1):26-29
[28] 赵秀栩等.生命周期评价在产品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30(4):5-8
[29] 中国环境报社编译,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8;

参考文件
[1] 关于颁布《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年03月01日颁布,1996年04月01日实施;
[2] 关于颁布《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家环保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局\国家商检局,1996年07月26日颁布,1996年08月01日实施;
[3]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颁布时间:2002-10-13;实施时间:2003-01-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