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办学定位办出大学的特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坛,2004
科学的办学定位办出大学的特色
胡卫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 )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如何科学的进行办学定位及办出大学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内涵和使命是我们科学的办学定位的前提及科学定位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就科学定位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科学定位与传统的作用,科学定位中正确认识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浅见。
一、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内涵和使命是我们科学的办学定位的前提
全球的一体化,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个人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亲历者,更应成为这一历史的创造者。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素质来迎接新世纪的考验,脱颖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呢?
21世纪社会科技的发展要求人才必须拥有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知识,先进的、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大跨度的复合交叉知识具备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组织创新的能力。具备先进思维方式和优秀行为修养的内在素质品质。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乃是当今时代教育思想的一大转变,教育模式的一大突破。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的目的是使人通过"认识你自己" 趋向那绝对的善。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智慧之爱。而现在的状况是:人们花了大量精力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实验,做一些无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教师辛辛苦苦的工作,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获取最佳发展,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看重和考试成绩;我们的素质教育讨论的热火朝天,但如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至今没搞清楚,结果把素质分割成各种技能训练和知识的堆积,而与智慧无关。因此,现代教育已实质性地演变为一种“训练”,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附庸和工具,这绝非真正的教育。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成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爱和信仰。北大的校长蒋梦麟先生当年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只有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内涵,同时又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科学的定位办学,才能办出大学的特色。
二、科学定位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确立什么样的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怎样完成大学的历史使命,是新形势下高校有效治校的首要环节,是大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学办学定位,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出发点,它对于优化高教结构,实现大学有效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以及校际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 每一所大学则必须解决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层次、学科领域、服务面向等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学准确定位,既能为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又能激活高校之间的竞争力,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大学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定位意识和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既立足于自身实力,又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追求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确立大学的个性和特色,塑造大学良好的公众形象。只有如此,大学才能确保生机勃勃的强劲发展势头,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定位涉及的主要方面
1、办学目标定位
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目标,大学治校者必须是一位清醒的、敏锐的观察家,能够准确地洞察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并能科学地制订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大学办学目标定位要能为大学发展确定一个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为大学发展摸清家底,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促进大学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办学类型定位
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即是确认自己的“身份”,明确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受尊重的程度。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大学最多的国家,它把高等学校分为5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为研究型大学,这类大学很重视科学研究,每年至少授予博士学位50个,有的甚至多达上百个;第二层次为博士授予大学,该层次大学又分为第一类博士授予大学和第二类博士授予大学,第一类每年至少在5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40个博士学位,第二类每年至少在3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10个博士学位或在1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20个以上博士学位;第三层次为综合型大学,这类大学学科比较齐全,一般最高只授予硕士学位;第四层次为普通四年制学院,其最高授予学位一般为学士;第五层次为社区学院及专科学校。
3、学科性质定位
学科性质定位既要从地区经济结构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从21世纪人才要求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合理确定学科结构。目前,单一的基础理论或工程技术学科已无法适应一个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大学学科建设既要站在学科的前沿,又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基础学科发展为基础,改造提高特色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开拓新兴交叉学科,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4、办学特色定位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中认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概而言之,必须具备以下特质:
(1)、办学特色必须是一所大学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但区别本身
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大学
短时期内难以追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大学的特色。
(2)、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
稳定性。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也决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
炒作的产物。
(3)、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
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4)、大学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大学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对科
学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
(5)、大学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大学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5、社会形象定位
确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能有效地影响社会公众、政府,求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并能在社会竞争中扩展自己,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大学形象设计要考虑自身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并能体现公众利益。
四、科学定位中充分认识到传统的作用
办学传统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精神等社会因素。办学传统是大学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依托。办学传统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办学传统对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文化结晶,一所大学精神品位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发展活力。 大学传统常常是经过几代人探索形成的。大学传统一经形成,就会写到这所大学办学的旗帜上,成为引导这所大学前进的精神力量。办学传统对学校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引导作用上。
2、办学传统对大学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大学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思想创新,离不开理念更新,但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学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人文精神,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办学传统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总结。办学传统恰恰是办学理念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的基础。因此,这些思想、理念和办学经验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无疑是具有激励作用的。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大学,常常凭借优良传统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办学传统就是一所学校的思想旗帜,是具有激励和凝聚作用的思想旗帜。
3、办学传统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新作用。大学办学理念的根本特点就是创新,就是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需要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办学风格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才会有积淀丰富的校园文化。所以,学校传统形成的过程就是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两者是殊途同归的。
4、办学传统对学校办出特色和办出生机具有推动作用。办学传统是学校几代人共同探索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经验,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可昭示后人的办学理念。这些在办学实践中所产生的经验、思想、理念,对今后学校发展无疑具有借鉴作用、推动作用。综观世界上和国内的一些名校,他们之所以出名,就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办出了自身的特色。
办学传统、特色和风格是大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
五、科学定位中正确认识办学特色
目前社会上对于大学形成办学特色,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某些误区。这些错误认识可能会妨碍学办学特色的形成。
1、形成办学特色不同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必须是在相同的某一比较范围内的所有大学(至少是同类型大学)中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大学,一些大学并不一定是综合指标名列前茅,却同样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都说不上是一流大学,但都办得很有特色。换句话说,凡是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都具有一定办学特色;但不是所有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大学,都是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
2、办学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不完全可比。和大学的“一流”具有一元性特征不同,大学的“特色”具有多元性特征。一流大学是在特定比较范围内,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呈现为具有一流办学理念、一流科研成果、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学校形象、一流办学设施、一流的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大学;而办学特色可以因校而异,不具备完全可比性。如以校风为例,北大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之风;清华提倡“厚德载物”,有“严谨”、“认真”之风;南开提倡“允公允能”,有“开拓”、“活泼”之风。可以说三校是各有特色,不能用某种评估指标测定谁是“一流”,谁不是“一流”。
3、办学特色与大学办学规模无关。也就是说,不是学校规模越大,该学校的办学特色就越明显;当然也不是学校规模越小办学特色就越明显。世界一流大学中没有哪一所是因为规模大、学生及教师多而著名的,而质量高才是这些大学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美国大学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学多为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这些院校规模不大,却办得很有特色。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人所共知的例子:它已有140年校史,发展到现在教师也只有900多名;在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对全美大学的41个研究领域的排名中,该校在34个领域名列前三名,总的领先领域数位居第一名;其学生总数不足万人,但每年的新生中有93%是来自高中毕业班的前10%。相反,一些学校规模很大,招收学生数量很多,却不一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如日本的日本大学,学生数量近十万之众,堪称日本最大的大学,但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什么明显的办学特色。
4、学科齐全与否与办学特色不直接正相关。有些学校学科比较齐全,但如果都办得平平庸庸,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不但难称“一流”,也很难称为有特色。所以一味追求学校的大而全,无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相反,一些大学不追求学科齐全,却办得特色鲜明。仍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它至今仍不改名为大学,并一直以自己的理工科特色为自豪,它所设学科专业也并不齐全,不但堪称一流,而且特色鲜明。
5、办学特色不仅仅是大学的生存战略。目前我国多数关注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大学领导及学者,大多将大学办学特色作为在竞争中求生存空间的手段和工具。国外一些大学关于办学特色形成问题的研究,也有很多是作为生存战略提出的。如韩国近年关于这一问题的提出,就多集中在该国的二、三流大学。中外学者们也往往认为,“特色是学校继续生存的前提,没有特色的学校常常处于‘破产'的危险之中。”所有这些,显然是把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作为工具理性和生存战略对待的。在竞争中首先是要求生存,这是正常的和无可厚非的;但大学的生存只是前提,不是目的。报告认为,大学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不可以靠短期行为一蹴而就的,它不是学校面临生存危机时可以呼之即来的“救命稻草”。大学形成办学特色虽可作为学校求生存和规避生存危机的手段,但首先应将它作为价值理性和发展战略来对待。
六、科学定位中充分认识到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
1、学校的办学特色深深根植于校园文化的沃土中。没有成熟的校园文化,就不可能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办学特色的形成标志着校园文化的成熟。在一所校园文化积淀厚重的学校,办学特色一般是突出的;相反,在一所不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办学特色也就不会是很鲜明的。
2、校园文化又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和学校办学特色的表现形式。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就是通过这些文化现象表现出来的。办学特色既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无形的。办学特色总是要通过学校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校风、校训等表现出来。
3、办学特色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包括学校办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因此,创造办学特色的过程就是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任何一所现代大学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过程当中,都必须研究本校校情,从本校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学特色的性质决定了它首先是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办学特点,这一特点又必须是不同于其它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点。所以,形成自己办学特点的实践过程就是根据自己的校情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的过程。
办学特色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
科学的办学定位中只要充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以凝炼的办学理念为基础,用优势学科来体现,用教师和毕业生来支撑,充分发挥校长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做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增强内部的分工协作,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定位就会科学,特色就会明显,学校就会有生机,发展就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李化树,论大学办学定位,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
[2]李凤海,俞爱宗,对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理性思考,高教参考,2004年第2期.
[3][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杭州:浙江出版社,2001.
[4]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