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查看留言  
您的位置 : 首页 >  > 看留言
 
单 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姓 名: tony
电 话: 15829667471  Email: tonyhechengxue@126.com
留 言: 钢管混凝土在将来的前景,以及不足点的解决问题,譬如钢管混凝土造价和施工问题
[2009/6/6]
回 复: 钢管混凝土结构自19世纪应用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已逐渐成熟。钢管混凝土的造价相对纯钢结构已有所减少,且同样可用于超高层和大跨结构中。其施工技术也比较完善,可以控制其质量。

单 位: 土木学院
姓 名: 霍旭东
电 话:  Email:
留 言: 在简支组合梁的变形计算中为什么采用折减刚度,而不直接采用换算截面刚度?
[2009/6/6]
回 复: 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采用柔性连接件的组合梁,即使按完全剪切连接设计,仍然不能保证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不发生粘结滑移。粘结滑移效应将使组合梁的内力和变形增大。因此,在变形计算中采用了折减刚度。

单 位:
姓 名: 小张
电 话:  Email:
留 言: 钢管混凝土中是如何考虑钢与混凝土接触面处的应力和变形的
[2009/6/6]
回 复: 这与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界面的状态及构件受力情况有关。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一般认为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节点的应力分析中,如果梁采用钢梁,梁上的力通过节点传递到柱中去,这时就应当考虑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并采取可靠措施,保证二者的共同工作

单 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姓 名: 高俊江
电 话: 15829623951  Email: gaojunjiangwz@126.com
留 言: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分析软件有哪些?
[2009/6/6]
回 复: 目前一些常用的通用软件,如ANSYS,ABAQUS,SAP2000等都可进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只是在单元划分和定义上要做些单独的考虑和处理。另外,型钢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可采用PKPM系列程序和专门编制的LBW计算程序。

单 位: 理工大
姓 名: 于海
电 话:  Email:
留 言: 圆形截面与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各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2009/5/30]
回 复: 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主要用于受轴心压力作用的结构构件中,因为此时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其强度提高很多,延性很好。而方钢管混凝土中混凝土受到的约束效应显然比不上圆钢管混凝土,但其截面比较开阔,截面惯性矩大于圆钢管混凝土,可用于偏心受力构件,而且方形截面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此外,在梁与柱的连接处,方钢管混凝土节点构造相对简单,易于处理。

单 位: 华清学院
姓 名: 付玉龙
电 话:  Email:
留 言: 请问组合梁挠度计算中的折减刚度法是怎么回事?
[2009/5/30]
回 复: 组合梁的挠度计算可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此时组合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一般而言,组合梁中的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常采用栓钉连接件,它属于柔性连接,会造成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充分,在二者的交界面上产生纵向滑移,引起附加挠度。因此在计算组合梁的挠度时,不能直接采用传统的换算截面法,而应考虑滑移引起的截面刚度降低,采用折减刚度来进行计算。

单 位: 土木学院
姓 名: 王欢
电 话:  Email:
留 言: 老师,我看了一些参考书,提到日本对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采用的是叠加法,请问能给解释一下吗?
[2009/5/30]
回 复: 是的。日本对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计算是基于累加强度的方法(叠加法),即认为型钢混凝土的承载力是由型钢部分的承载力与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承载力之和,它的理论基础是塑性力学中的下限定理,因此计算的结果偏于保守,它忽略了型钢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的粘结作用。

单 位: 土木06级
姓 名: 张高峰
电 话:  Email:
留 言: 在组合梁的分析中,为什么会有弹性和塑性两种分析方法?一般它们各用于什么情况?谢谢!
[2009/5/25]
回 复: 对组合梁而言,采用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往往偏于安全,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结构或构件,如建筑结构中的主梁、桥梁结构,一般采用弹性理论计算。而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比较符合材料的实际特性,可以节省材料,方便施工,一般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情况,且板件的宽厚比不是太大。对于组合梁的挠度计算,应采用弹性方法。

单 位: 土木学院
姓 名: 王帅
电 话:  Email:
留 言: 请问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抗剪连接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09/5/25]
回 复: 抗剪连接件的作用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抵抗钢与混凝土交界面上的纵向水平剪力,其二是抵抗使钢与混凝土发生竖向分离的掀起力

共有19条记录,分2页,当前页2,每页显示10条记录 7[1] [2]8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