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工学                                         专  业  类:土建类                                          专业代码:080701
      学位类型:建筑学学士学位                    标准学制:5年
      特别说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①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②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的知识,③与国家建筑行业发展和建筑设计实践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规范,④了解建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前沿及动态,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建筑设计高级人才。⑥能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房地产、教育、科研等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管理、策划、教育、研究等工作。
2.培养规格
建筑学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工程人文、综合素质;校企联合,职业观念;实践经历、创新意识;全球视野,本土理念” 的综合素质。围绕建筑设计能力、综合知识、建筑技术应用及职业素质这四个方面的专业教育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职业素质
学习建筑师职业知识,培养系统思维、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和工作能力。
(1)了解注册建筑师制度,掌握建筑师的工作职责及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现行建筑工程设计程序与审批制度,初步了解目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机构与制度。
(2)了解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了解建筑设计合约的基本内容和建筑师履行合约的责任。了解施工现场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施工流程,了解建筑师对施工的监督与服务责任。
(3)初步具有系统思维的能力。全方位考虑多样环境因素、各个工种配合、业主与使用者等各个层面对建筑设计与工程实施的影响;能够确定主次与重点,具有通过判断、平衡和妥协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团结协作、执着进取、团队责任的精神,爱岗敬业和服务社会的职业观念,具有一定的冒险意识。
(5)具备正确应对竞争、耐力、抗挫折的能力、应对挑战的意志品质。考虑和接受各种观点,能接受并正面对待批评,平衡个人生活和职业工作。
(6)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知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具备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及激发自身求知欲望的能力,并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懈动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之一。
第二,综合知识
学习基础科学知识,学习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社会、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核心专业知识,以及环境心理学、自然地理、经济与法规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培养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成因。了解当代主要建筑理论及代表作品。
(2)了解建筑、城镇与景观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初步了解西北地区历史建筑、城镇与景观文化遗产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能力进行地域建筑与历史建筑的调查测绘。
(3)有能力进行现场社会调查与观察,收集并分析有关社会需求,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建筑环境是否适合于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辨识与判断能力。
(4)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初步具有进行城市设计和居住区规划的能力。了解景观设计的理论,初步具有城乡与自然环境中景观的保护、恢复与建造的规划设计能力。
(5)了解建筑场地的选址分析和开发原则。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包括概预算、经济评价、投资与房地产等概念。
(6)了解与建筑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的基本内容,初步具有在建筑设计中遵照和运用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的能力。
第三、建筑设计能力
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过程方法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能够满足功能、造型及工程技术要求的建筑方案构思能力;立足本土自然、文化与社会条件及特色,具有职业观念下的实践经历与创新意识。
(1)掌握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建筑师职业的特点与责任,了解功能、技术、艺术、经济、环境等诸因素对建筑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掌握建筑功能构成的原则与分析方法,有能力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总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组织、交通组织、环境保障、构造设计等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3)掌握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构图规则,掌握通过空间组织、体形塑造、结构与构造、工艺技术与材料等表现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
(4)了解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掌握建筑与环境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掌握场地设计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有能力根据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要求,对建筑个体与群体做出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5)了解建筑设计从前期策划、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及工程实施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掌握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公众参与的工作方法,有能力在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6)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协作的工作方法,初步具有综合和协调的能力。
(7)了解中国西北地区自然、人文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条件及特色,特别是基于文化遗产、脆弱生态和弱势群体环境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观念和理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念和理论,掌握节约土地、能源与其它资源的设计原则。
(8)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先进地区和国家的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专业阅读、沟通交流的外语水平。
(9)掌握建筑设计手工表达能力,有能力用书面及口头的方式清晰而恰当地表达设计意图。掌握CAAD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使用专业软件绘制设计图和编制设计文件。
第四、建筑技术
学习建筑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学习国内外在节能、减排、低碳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先进建筑技术。培养不同自然、文化及社会环境条件下,建造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工程意识。
(1)了解结构体系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结构体系与建筑形式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常用结构体系在各种作用力影响下的受力状况及主要结构构造要求。了解在设计过程中与结构专业进行合作的内容。
(2)有能力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有能力对常用结构构件的尺寸进行估算,以满足方案设计的要求。
(3)掌握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日照与遮阳、建筑隔声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设计原理,有能力在建筑设计中保证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了解建筑节能的意义和基本原理,了解建筑设计中节约能源的措施和节能设计规范。特别是西北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节能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4)了解建筑环境控制中给排水系统、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照明与配电系统、通讯与网络系统、噪声控制与厅堂音质等基本知识,并能在设计过程中与相关专业人员协调配合。
(5)掌握一般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和性能,了解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有能力合理选用围护结构材料和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
(6)掌握常用的建筑工程作法和节点构造及其原理,有能力设计或选用建筑构造作法和节点详图,并了解其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
(7)了解建筑的安全性要求,掌握建筑防火、抗震设计的原理及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了解建筑师对建筑安全性所负有的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
3.主干学科和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等
4.主要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程、建筑历史系列课程、建筑技术系列课程、建筑实践系列课程)建筑概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历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
5.毕业条件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不低于227.75的总学分,且应获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173个学分,不低于44.75的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10的通识课程学分(须获得艺术类通识课程学分)。
6.授予学士学位条件
学生本科毕业时,满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要求,获得课外素质教育8学分,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7.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见附表1。
8.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2。
9.各学期学时分配表,见附表3。
10.学时学分结构表,见附表4。
附表1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模块 |
课程编码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课内实践学时 |
各学期学时分配 |
课程性质代码 |
考核方式 |
模块
学分要求 |
实验 |
|
其他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素质教育模块 |
思想政治教育类系列课程 |
111001 |
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0 |
48 |
32 |
|
|
16 |
|
48 |
|
|
|
|
|
|
|
|
A1 |
考试 |
A1=16学分,A2≥10学分 |
111002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0 |
64 |
48 |
|
|
16 |
|
|
|
64 |
|
|
|
|
|
|
A1 |
考试 |
111003 |
3 |
马克思主义原理 |
4.0 |
64 |
48 |
|
|
16 |
|
|
64 |
|
|
|
|
|
|
|
A1 |
考试 |
111006 |
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0 |
48 |
32 |
|
|
16 |
48 |
|
|
|
|
|
|
|
|
|
A1 |
考试 |
111240 |
5 |
形势与政策1 |
0.5 |
8 |
8 |
|
|
|
8 |
|
|
|
|
|
|
|
|
|
A1 |
考查 |
111241 |
6 |
形势与政策2 |
0.5 |
8 |
8 |
|
|
|
|
|
8 |
|
|
|
|
|
|
|
A1 |
考查 |
111242 |
7 |
形势与政策3 |
0.5 |
8 |
8 |
|
|
|
|
|
|
|
8 |
|
|
|
|
|
A1 |
考查 |
111243 |
8 |
形势与政策4 |
0.5 |
8 |
8 |
|
|
|
|
|
|
|
|
8 |
|
|
|
|
A1 |
考查 |
小计 |
16.0 |
256 |
192 |
|
|
64 |
56 |
48 |
72 |
64 |
8 |
8 |
|
|
|
|
|
|
通识类系列课程 |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0个通识课程学分,方可毕业 |
A2 |
|
课外素质教育 |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8个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方可授位 |
E |
|
E≥8学分 |
基础教育教学模块 |
112001 |
9 |
大学英语1 |
4.0 |
64 |
64 |
|
|
|
64 |
|
|
|
|
|
|
|
|
|
B1 |
考试 |
B1=32.5学分,B2≥18学分 |
112002 |
10 |
大学英语2 |
4.0 |
64 |
64 |
|
|
|
|
64 |
|
|
|
|
|
|
|
|
B1 |
考试 |
112003 |
11 |
大学英语3 |
4.0 |
64 |
64 |
|
|
|
|
|
64 |
|
|
|
|
|
|
|
B1 |
考试 |
112004 |
12 |
大学英语4 |
4.0 |
64 |
64 |
|
|
|
|
|
|
64 |
|
|
|
|
|
|
B1 |
考试 |
113107 |
13 |
大学体育1 |
1.0 |
36 |
32 |
|
|
4 |
36 |
|
|
|
|
|
|
|
|
|
B1 |
考试 |
113108 |
14 |
大学体育2 |
1.0 |
36 |
32 |
|
|
4 |
|
36 |
|
|
|
|
|
|
|
|
B1 |
考试 |
113109 |
15 |
大学体育3 |
1.0 |
36 |
32 |
|
|
4 |
|
|
36 |
|
|
|
|
|
|
|
B1 |
考试 |
113110 |
16 |
大学体育4 |
1.0 |
36 |
32 |
|
|
4 |
|
|
|
36 |
|
|
|
|
|
|
B1 |
考试 |
110037 |
17 |
高等数学Ⅱ1 |
4.5 |
72 |
72 |
|
|
|
72 |
|
|
|
|
|
|
|
|
|
B1 |
考试 |
110038 |
18 |
高等数学Ⅱ2 |
2.5 |
40 |
40 |
|
|
|
|
40 |
|
|
|
|
|
|
|
|
B1 |
考试 |
101090 |
19 |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1 |
2.5 |
40 |
40 |
|
|
|
40 |
|
|
|
|
|
|
|
|
|
B1 |
考试 |
109013 |
20 |
美术Ⅰ |
5.5 |
90 |
90 |
|
|
|
90 |
|
|
|
|
|
|
|
|
|
B1 |
考查 |
109013 |
21 |
美术Ⅱ |
5.5 |
90 |
90 |
|
|
|
|
90 |
|
|
|
|
|
|
|
|
B1 |
考查 |
110151 |
22 |
建筑力学Ⅱ1 |
3.0 |
48 |
44 |
4 |
|
|
|
48 |
|
|
|
|
|
|
|
|
B1 |
考试 |
小计 |
43.5 |
780 |
760 |
4 |
|
16 |
302 |
278 |
100 |
100 |
|
|
|
|
|
|
|
|
106233 |
23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3.0 |
48 |
32 |
|
16 |
|
|
48 |
|
|
|
|
|
|
|
|
B2 |
考试 |
101091 |
24 |
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 |
2.5 |
40 |
40 |
|
|
|
|
40 |
|
|
|
|
|
|
|
|
B2 |
考试 |
110152 |
25 |
建筑力学Ⅱ2 |
3.0 |
48 |
48 |
|
|
|
|
|
48 |
|
|
|
|
|
|
|
B2 |
考查 |
101051 |
26 |
建筑概论 |
2.0 |
30 |
30 |
|
|
|
30 |
|
|
|
|
|
|
|
|
|
B2 |
考试 |
101065 |
27 |
图形创意 |
1.5 |
24 |
24 |
|
|
|
|
24 |
|
|
|
|
|
|
|
|
B2 |
考试 |
109017 |
28 |
美术史 |
1.5 |
26 |
26 |
|
|
|
|
26 |
|
|
|
|
|
|
|
|
B2 |
考试 |
101155 |
29 |
建筑热环境 |
1.0 |
16 |
14 |
2 |
|
|
|
|
|
16 |
|
|
|
|
|
|
B2 |
考试 |
109178 |
30 |
建筑摄影 |
1.5 |
26 |
10 |
|
|
16 |
|
|
|
26 |
|
|
|
|
|
|
B2 |
考试 |
101080 |
31 |
建筑构图原理 |
1.5 |
24 |
24 |
|
|
|
|
|
|
24 |
|
|
|
|
|
|
B2 |
考查 |
109206 |
32 |
雕塑赏析 |
1.0 |
16 |
16 |
|
|
|
|
|
|
|
16 |
|
|
|
|
|
B2 |
考查 |
109055 |
33 |
设计色彩 |
1.5 |
26 |
26 |
|
|
|
|
|
|
|
26 |
|
|
|
|
|
B2 |
考试 |
101064 |
34 |
设计史 |
1.5 |
24 |
24 |
|
|
|
|
|
|
|
24 |
|
|
|
|
|
B2 |
考试 |
101149 |
35 |
建筑结构Ⅱ(结构选型) |
2.5 |
40 |
40 |
|
|
|
|
|
|
|
40 |
|
|
|
|
|
B2 |
考查 |
101156 |
36 |
建筑光环境 |
1.0 |
16 |
14 |
2 |
|
|
|
|
|
|
16 |
|
|
|
|
|
B2 |
考试 |
101057 |
37 |
软件基础CAAD |
4.0 |
60 |
30 |
|
30 |
|
|
|
|
|
60 |
|
|
|
|
|
B2 |
考试 |
101153 |
38 |
建筑材料与构造Ⅱ |
1.5 |
24 |
24 |
|
|
|
|
|
|
|
|
24 |
|
|
|
|
B2 |
考试 |
101305 |
39 |
数字建筑设计导论 |
1.0 |
16 |
16 |
|
|
|
|
|
|
|
|
16 |
|
|
|
|
B2 |
考查 |
101043 |
40 |
建筑名师、名作解析 |
1.0 |
16 |
16 |
|
|
|
|
|
|
|
|
16 |
|
|
|
|
B2 |
考查 |
101042 |
41 |
建筑空间设计专论 |
1.0 |
16 |
16 |
|
|
|
|
|
|
|
|
16 |
|
|
|
|
B2 |
考查 |
101041 |
42 |
设计方法 |
1.5 |
24 |
24 |
|
|
|
|
|
|
|
|
|
24 |
|
|
|
B2 |
考查 |
101067 |
43 |
建筑信息模型 |
2.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B2 |
考查 |
101158 |
44 |
建筑声环境 |
1.0 |
16 |
14 |
2 |
|
|
|
|
|
|
|
|
16 |
|
|
|
B2 |
考试 |
104208 |
45 |
建筑经济与施工 |
1.5 |
24 |
24 |
|
|
|
|
|
|
|
|
|
|
24 |
|
|
B2 |
考试 |
小计 |
39.5 |
632 |
564 |
6 |
46 |
16 |
30 |
138 |
48 |
66 |
182 |
72 |
72 |
24 |
|
|
|
|
|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 |
101014 |
46 |
建筑设计基础Ⅰ |
7.5 |
119 |
119 |
|
|
|
119 |
|
|
|
|
|
|
|
|
|
C1 |
考查 |
C1=52.5学分,C2≥12学分 |
101016 |
47 |
建筑设计基础Ⅱ |
7.5 |
119 |
119 |
|
|
|
|
119 |
|
|
|
|
|
|
|
|
C1 |
考查 |
101152 |
48 |
建筑材料与构造Ⅰ |
3.0 |
48 |
48 |
|
|
|
|
|
48 |
|
|
|
|
|
|
|
C1 |
考查 |
101322 |
49 |
建筑物理 |
2.5 |
40 |
40 |
|
|
|
|
|
40 |
|
|
|
|
|
|
|
C1 |
考试 |
101148 |
50 |
建筑结构 |
3.0 |
50 |
50 |
|
|
|
|
|
|
50 |
|
|
|
|
|
|
C1 |
考查 |
101092 |
51 |
城市规划原理 |
2.5 |
40 |
40 |
|
|
|
|
|
|
40 |
|
|
|
|
|
|
C1 |
考试 |
101010 |
52 |
建筑设计原理Ⅱ(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2.0 |
32 |
32 |
|
|
|
|
|
|
|
32 |
|
|
|
|
|
C1 |
考试 |
101070 |
53 |
中国建筑史Ⅰ |
2.0 |
32 |
32 |
|
|
|
|
|
|
|
32 |
|
|
|
|
|
C1 |
考查 |
101069 |
54 |
外国建筑史 |
2.5 |
40 |
40 |
|
|
|
|
|
|
|
40 |
|
|
|
|
|
C1 |
考查 |
101009 |
55 |
建筑设计原理Ⅰ(建筑设计原理) |
3.0 |
48 |
48 |
|
|
|
|
|
|
|
|
48 |
|
|
|
|
C1 |
考查 |
101086 |
56 |
外国近现代建筑理论 |
3.5 |
56 |
56 |
|
|
|
|
|
|
|
|
56 |
|
|
|
|
C1 |
考查 |
101160 |
57 |
建筑设备Ⅰ |
2.5 |
40 |
40 |
|
|
40 |
|
|
|
|
|
|
40 |
|
|
|
C1 |
考试 |
小计 |
41.5 |
664 |
664 |
|
|
|
119 |
119 |
88 |
90 |
104 |
104 |
40 |
|
|
|
|
|
101174 |
58 |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理论 |
1.5 |
26 |
26 |
|
|
|
|
|
|
|
26 |
|
|
|
|
|
C2 |
考查 |
101173 |
59 |
建筑生态环境 |
1.5 |
26 |
26 |
|
|
|
|
|
|
|
|
26 |
|
|
|
|
C2 |
考查 |
101162 |
60 |
建筑法规 |
1.0 |
16 |
16 |
|
|
|
|
|
|
|
|
16 |
|
|
|
|
C2 |
考查 |
101138 |
61 |
城市对外交通 |
1.5 |
26 |
26 |
|
|
|
|
|
|
|
|
26 |
|
|
|
|
C2 |
考查 |
101192 |
62 |
景观与园林设计原理 |
1.5 |
24 |
16 |
|
|
8 |
|
|
|
|
|
|
24 |
|
|
|
C2 |
考查 |
101071 |
63 |
中国建筑史Ⅱ(传统建筑理论) |
1.5 |
24 |
24 |
|
|
|
|
|
|
|
|
|
24 |
|
|
|
C2 |
考试 |
101084 |
64 |
中国建筑史Ⅲ(古建筑营造法) |
1.5 |
24 |
24 |
|
|
|
|
|
|
|
|
|
24 |
|
|
|
C2 |
考查 |
101160 |
65 |
建筑设备 Ⅱ(人工环境控制) |
1.5 |
30 |
30 |
|
|
|
|
|
|
|
|
|
30 |
|
|
|
C2 |
考查 |
101046 |
66 |
环境行为学概论 |
2.0 |
32 |
32 |
|
|
|
|
|
|
|
|
|
|
32 |
|
|
C2 |
考查 |
101179 |
67 |
建筑防灾 |
2.0 |
32 |
32 |
|
|
|
|
|
|
|
|
|
32 |
|
|
|
C2 |
考试 |
101200 |
68 |
自然地理导论 |
1.5 |
26 |
26 |
|
|
|
|
|
|
|
|
|
|
|
26 |
|
C2 |
考查 |
101140 |
69 |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 |
1.5 |
24 |
24 |
|
|
|
|
|
|
|
|
|
|
24 |
|
|
C2 |
考查 |
101081 |
70 |
建筑流派 |
2.0 |
34 |
34 |
|
|
|
|
|
|
|
|
|
|
34 |
|
|
C2 |
考查 |
101184 |
71 |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
1.0 |
16 |
16 |
|
|
|
|
|
|
|
|
|
16 |
|
|
|
C2 |
考查 |
101108 |
72 |
场地设计 |
2.0 |
30 |
30 |
|
|
|
|
|
|
|
|
|
|
30 |
|
|
C2 |
考试 |
小计 |
23.5 |
390 |
382 |
|
|
8 |
|
|
|
|
26 |
68 |
150 |
120 |
26 |
|
|
|
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 |
101020 |
73 |
建筑设计1 |
5.0 |
80 |
80 |
|
|
|
|
|
80 |
|
|
|
|
|
|
|
D1 |
考查 |
D1=20学分,D2≥12学分 |
101022 |
74 |
建筑设计2 |
5.0 |
80 |
80 |
|
|
|
|
|
|
80 |
|
|
|
|
|
|
D1 |
考查 |
101024 |
75 |
建筑设计3(居住、小区) |
5.0 |
80 |
80 |
|
|
|
|
|
|
|
80 |
|
|
|
|
|
D1 |
考查 |
101096 |
76 |
建筑设计4(综合) |
5.0 |
80 |
80 |
|
|
|
|
|
|
|
|
80 |
|
|
|
|
D1 |
考查 |
小计 |
20 |
320 |
320 |
|
|
|
|
|
80 |
80 |
80 |
80 |
|
|
|
|
|
|
101316 |
77 |
建筑设计专题1(幼儿园) |
2.5 |
40 |
40 |
|
|
|
|
|
40 |
|
|
|
|
|
|
|
D2 |
考查 |
101317 |
78 |
建筑设计专题2(会展) |
2.5 |
40 |
40 |
|
|
|
|
|
|
40 |
|
|
|
|
|
|
D2 |
考查 |
101318 |
79 |
建筑设计快题系列(Ⅰ—Ⅳ) |
2.0 |
32 |
32 |
|
|
|
|
|
|
8 |
8 |
8 |
8 |
|
|
|
D2 |
考查 |
101319 |
80 |
建筑设计专题3 |
2.5 |
40 |
40 |
|
|
|
|
|
|
|
40 |
|
|
|
|
|
D2 |
考查 |
101175 |
81 |
建筑与城市气候设计 |
2.0 |
32 |
16 |
|
|
16 |
|
|
|
|
32 |
|
|
|
|
|
D2 |
考查 |
101320 |
82 |
建筑设计专题4(竞赛) |
2.5 |
40 |
40 |
|
|
|
|
|
|
|
|
40 |
|
|
|
|
D2 |
考查 |
101321 |
83 |
建筑设计专题5(医疗、高层、文脉) |
5.0 |
72 |
72 |
|
|
|
|
|
|
|
|
|
72 |
|
|
|
D2 |
考查 |
101139 |
84 |
城市公共中心设计 |
1.5 |
24 |
24 |
|
|
|
|
|
|
|
|
|
|
24 |
|
|
D2 |
考查 |
101193 |
86 |
太阳能建筑设计 |
1.5 |
24 |
24 |
|
|
|
|
|
|
|
|
|
|
24 |
|
|
D2 |
考查 |
101196 |
87 |
建筑计划与设计 |
1.5 |
24 |
24 |
|
|
|
|
|
|
|
|
|
24 |
|
|
|
D2 |
考查 |
101082 |
88 |
中国建筑史IV(建筑遗产保护) |
1.5 |
24 |
24 |
|
|
|
|
|
|
|
|
|
|
|
24 |
|
D2 |
考查 |
101202 |
89 |
专业外语 |
1.5 |
24 |
24 |
|
|
|
|
|
|
|
|
|
|
|
24 |
|
D2 |
考查 |
小计 |
26.5 |
416 |
400 |
|
|
16 |
|
|
40 |
48 |
80 |
48 |
80 |
48 |
72 |
|
|
|
备注:课程性质代码:思想政治类课程—A1(必修);通识类课程—A2(选修);基础教育教学课程—B1(必修),B2(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C1(必修),C2(选修);学科专业方向课程—D1(必修),D
2(选修);其他课程—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
实践教学内容 |
学分 |
周数 |
各学期周学时(周数)分配 |
课程性质 |
考核方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素描实习 |
1.0 |
1K |
1K |
|
|
|
|
|
|
|
|
|
必修 |
考查 |
2 |
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 |
3.0 |
3K |
|
|
3K |
|
|
|
|
|
|
|
必修 |
考查 |
3 |
建筑设计基础Ⅱ |
1.0 |
1K |
|
1K |
|
|
|
|
|
|
|
|
必修 |
考查 |
4 |
色彩实习 |
2.0 |
2K |
|
|
|
2K |
|
|
|
|
|
|
必修 |
考查 |
5 |
建筑设计1 |
1.0 |
1K |
|
|
1K |
|
|
|
|
|
|
|
必修 |
考查 |
6 |
建筑设计专题1(幼儿园) |
1.0 |
1K |
|
|
1K |
|
|
|
|
|
|
|
选修 |
考查 |
7 |
外埠参观实习 |
2.0 |
2K |
|
|
|
|
2K |
|
|
|
|
|
必修 |
考查 |
8 |
建筑热环境 |
0.5 |
0.5K |
|
|
|
0.5K |
|
|
|
|
|
|
选修 |
考查 |
9 |
建筑设计2 |
1.0 |
1K |
|
|
|
1K |
|
|
|
|
|
|
必修 |
考查 |
10 |
建筑设计专题2(会展) |
1.0 |
1K |
|
|
|
1K |
|
|
|
|
|
|
选修 |
考查 |
11 |
建筑设计3(居住、小区) |
2.0 |
2K |
|
|
|
|
2K |
|
|
|
|
|
必修 |
考查 |
12 |
建筑设计专题3 |
1.0 |
1K |
|
|
|
|
1K |
|
|
|
|
|
选修 |
考查 |
13 |
建筑设计4(综合) |
2.0 |
2K |
|
|
|
|
|
2K |
|
|
|
|
选修 |
考查 |
14 |
建筑设计专题4(竞赛) |
1.0 |
1K |
|
|
|
|
|
1K |
|
|
|
|
选修 |
考查 |
15 |
建筑设计专题5(医疗、高层、文脉) |
1.0 |
1K |
|
|
|
|
|
|
1K |
|
|
|
选修 |
考查 |
16 |
建筑光环境 |
0.5 |
0.5K |
|
|
|
|
|
0.5K |
|
|
|
|
选修 |
考查 |
17 |
设计实践 |
2.0 |
2K |
|
|
|
|
|
2K |
|
|
|
|
必修 |
考查 |
18 |
建筑材料与构造Ⅱ(选) |
0.5 |
0.5K |
|
|
|
|
|
0.5K |
|
|
|
|
选修 |
考查 |
19 |
建筑结构 |
0.5 |
0.5K |
|
|
|
|
|
0.5K |
|
|
|
|
选修 |
考查 |
20 |
建筑声环境 |
0.5 |
0.5K |
|
|
|
|
|
0.5K |
|
|
|
|
选修 |
考查 |
21 |
古建筑测绘 |
1.0 |
1K |
|
|
|
|
|
|
1K |
|
|
|
必修 |
考查 |
22 |
建筑设备 |
0.5 |
0.5K |
|
|
|
|
|
|
0.5K |
|
|
|
选修 |
考查 |
23 |
建筑与城市气候设计(选) |
1.0 |
1K |
|
|
|
|
1K |
|
|
|
|
|
选修 |
考查 |
24 |
建筑师业务实践 |
18.0 |
18K |
|
|
|
|
|
|
|
6K |
12K |
|
必修 |
考查 |
25 |
毕业设计 |
16.0 |
16K |
|
|
|
|
|
|
|
|
|
16K |
必修 |
考查 |
26 |
毕业实习 |
2.0 |
2K |
|
|
|
|
|
|
|
|
|
2K |
必修 |
考查 |
总 计 |
63.0 |
|
1 |
1 |
5 |
4.5 |
6 |
7 |
2.5 |
6 |
12 |
18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3
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总计 |
学 时 |
类 别 |
必修环节 |
课程教学 |
477 |
445 |
340 |
334 |
192 |
192 |
40 |
|
|
|
2020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1 |
1 |
4 |
3 |
4 |
2 |
1 |
6 |
12 |
18 |
52 |
其它 |
20 |
20 |
20 |
20 |
|
|
|
|
|
|
80 |
选修环节 |
课程教学 |
30 |
138 |
88 |
114 |
288 |
188 |
302 |
192 |
98 |
|
1438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
|
1 |
1.5 |
2 |
5 |
1.5 |
|
|
|
11 |
通识课 |
至少获得10个通识课程学分,方可毕业 |
备注:
1.本表中选修环节统计的是该专业所有应给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
2.本表中必修环节对应的其它一栏主要对应附表1的课内实践。 |
|
|
|
|
|
|
|
|
|
|
|
|
|
|
|
附表4
学时学分结构表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百分比1(%) |
学分数 |
百分比2(%) |
素质教育教学模块 |
思想政治类课程 |
必修 |
256 |
7.08% |
16 |
7.03% |
通识类课程 |
选修 |
160 |
4.42% |
10 |
4.39% |
小计 |
416 |
11.50% |
26 |
11.42% |
基础教育教学模块 |
必修 |
780 |
21.56% |
43.5 |
19.10% |
选修 |
632 |
17.47% |
19.75 |
8.67% |
小计 |
1412 |
39.03% |
63.25 |
27.77% |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 |
必修 |
664 |
18.35% |
41.5 |
18.22% |
选修 |
390 |
10.78% |
11.75 |
5.16% |
小计 |
1054 |
29.13% |
53.25 |
23.38% |
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 |
必修 |
320 |
8.84% |
20 |
8.78% |
选修 |
416 |
11.50% |
13.25 |
5.82% |
小计 |
736 |
20.34% |
33.25 |
14.60% |
毕业需最低课内教学总学时数及学分数 |
3618 |
100.00% |
175.75 |
77.17% |
实践教育教学模块 |
52 |
22.83% |
毕业需达到的最低学分数 |
227.75 |
100.00% |
课外素质教育 |
8 |
授予学位需达到的最低学分数 |
235.75 |
备注:
1.百分比1是指该类课程占课内教学总学时数的百分比,百分比2是指该类课程占毕业需达到的最低学分数的百分比;
2.本表中选修指的是要求该专业学生所必须选修的最低学时数和学分数;
3.本表中实践教育教学模块指的是要求该专业学生所必须获得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见附表2)的最低学分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