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96组合体及其组合方式

工程形体,一般都可以看做是由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环等基本体(几何体素)组合而成。为了便于分析,按形体组合特点,将它们的组合方式分为叠加和切割两种基本方式。叠加是指两基本体的表面叠合(互相重合)或相交;切割是指一个基本体被平面或曲面截切,切割后表面会产生不同形状的截交线或相贯线。

9-68(a)所示的组合体,由水平放置的长方体Ⅰ和坚直放置的长方体Ⅱ,以及三棱柱Ⅲ叠加而成,即是基本体素Ⅰ、Ⅱ、Ⅲ的并集。又如图9-68b)所示的组合体由长方体切去三棱柱Ⅰ,再切去三棱柱Ⅱ而成,即是长方体体素与三棱柱Ⅰ、三棱柱Ⅱ的差集。至于稍复杂一些的组合体,它们的形成往往是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综合方式,如图9-68c)所示。

           (a)叠加(三维模型动画)                   b)切割  (三维模型动画)                          c 综合(三维模型)             

9-68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必须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叠加式和切割式并无严格的界线,同一物体既可按叠加方式分析,也可按切割方式去理解,如图9-68 a)所示形体,也可以认为是由长方体切割而成。因此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以便于作图和易于理解进行分析。

96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如图9-69所示,基本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一般可分为相切、相交、平齐和不平齐四种情况。

 

a 相切(三维模型)           b)相交(三维模型)                c)平齐(三维模型)              d)不平齐(三维模型)  

9-69    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由基本体形成组合体时,不同几何体上原来有些表面将由于互相结合或被切割而不复存在,有些表面将连成一个平面,有些表面发生相切或相交等情况。在画组合体视图时,必须注意这些表面关系,才能不多画线,不漏画线。在读图时,必须看懂基本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体的形状。

1相切

相切是指两个基本体的表面(平面与曲面或曲面与曲面)光滑过渡,不存在分界线。在视图中相切处不画线,如图9-70所示。画图时可先画出相切面有积聚性的那个视图(图9-70中的俯视图),从而定出直线和圆弧的切点,再根据切点的投影作出其他投影。

9-70  相切的画法(三维模型)                                                    9-71  相交的画法(三维模型)     

2相交

相交是指两个基本体彼此相交时表面产生交线(截交线或相贯线),表面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视图中相交处应该画出分界线,如图9-71所示。

3平齐

平齐是指两基本体某方向的两个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存在分界线。在视图中平齐处不画线,如图9-72所示两叠加形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都分别处于同一平面内。

必须指出,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基本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是为了便于画图和读图的一种思考方法,整个组合体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图9-72所示形体前后表面分别平齐,不可能有分界线。若主视图多画出这条分界线,就成为两个平面了。

4.不平齐

不平齐是指两个基本体除叠加处表面重合外,没有公共的表面。在视图中两个基本体之间应画出分界线,如图9-73所示的主视图。若主视图漏画这条分界线,就成为一个连续平面了。


  

                图9-72  平齐的画法(三维模型)               9-73   不平齐的画法(三维模型)                                                                

96画法

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形体分析法。所谓形体分析,就是假想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形体,以便弄清它们的形状,分析它们的组合方式和相对位置以及表面连接关系,从而有分析、有步骤的进行作图。现以图9-74a)所示的轴承座为例来说明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a)立体图                                                                                              b)形体分析          

9-74  轴承座(三维模型)  

1 形体分析

轴承座是用来支承轴的。应用形体分析法可以把它们分解成四个基本体,如图9-74b)所示

,一个与轴配合的水平空心圆柱体,用来支承的支承板和肋板以及安装用的底板。底板、支承板、肋板分别是不同形状的平板。底板的顶面与支承板、肋板的底面互相叠加,支承板与轴承的外圆柱面相切,轴承、支承板和底板的后端面平齐,而前端面不平齐。

2 视图选择

画组合体视图时,一般应使其处于自然安放位置,然后将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投影所得的视图进行比较,图9-74a)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前方,尽量选择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图9-74a)中箭头所示方向所得视图比其他方向更能反映轴承座各部分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可作为主视图。

主视图确定以后,俯视图和左视图也就跟着确定了。俯视图主要表达底板的形状和安装孔的位置,而左视图表达了肋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选择三个视图是必要的。

3 布置视图

视图选定后,首先要根据实物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比例,按图纸幅面布置视图的位置,即应先画出各视图的定位基准线、对称线以及主要形体的轴线和中心线。

如图9-75a)所示轴承座的布置图中,画出了轴承座的底面、后端面的基准线,左右对称面的对称线、轴承的轴线和中心线。三视图的布置要匀称、美观,不要偏向一方或挤在一起,视图之间应留出足够的距离,以备标注尺寸。

4 画底稿

按形体分析法分解各基本体以及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用细线逐个画出各基本体的视图。

画图时必须注意:

1 画图顺序应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先画大形体,后画小形体;先画整体形状,后画细节形状。如图9-75(b~e)所示先画轴承、底板;后画支承板、肋板。

2 对每一个基本形体,应从具有形状特征的视图画起,而且要同时画出三个视图,以提高绘图速度和保证投影关系。

3 要正确保持各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轴承座各形体在长度方向有公共的对称面;轴承、支承板、底板后端面共平面;在高度方向上,轴承在上,支承板和肋板居中,底板在下,为上、中、下叠加。(4 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要表示正确,符合前面的形体分析。还应注意在左视图上轴承与肋板相交处的投影只有前面一小段外形轮廓线(图9-75e)),因为轴承与肋板及支承板在这里融合成一个整体。

5 画各形体细节,检查、加深

 最后画各形体的细节形状,如图9-75f)中画出了底板的圆柱孔和通槽。逐个完成各形体的底稿后,应按组合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仔细检查,修正错误,擦去多余图线,按规定线型加深,如图9-75f)所示。

      (a)画轴承轴线及其定位线                               (b)画轴承的三视图                       

c)画底板的三视图                                                     d)画支承板的三视图               

e)画肋板的三视图                          (f 画底板圆柱孔及通槽,检查、加深

9-75  轴承座的作图过程(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