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学队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1. 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教学改革

    1)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2) 积极引入外校人才一起进行教学活动;

    3) 教学内容改革;

    4) 实现双语教学以及和国外高校师生共同进行课题探讨;

    5) 教学方法创新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6) 实践性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与创新;

    7) 课程结业及讲评和展览。

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1) 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

    2) 积极引入外校人才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先后有毕业于AA 的刘延川建筑师和加拿大Jean Beaudion建筑师联合教学;

    3)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4) 实现双语教学以及和国外高校师生共同进行课题探讨。与挪威科技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一起进行联合教学;

    5) 积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上习题课、软件应用、课堂展示、课后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

    6) 加强课题基地的调研研究,让学生学会组织调研提纲和对调研成果的提炼和应用,有效指导课程设计;

    7) 课程结业有展览和联合评议给出成绩。

    8) 本硕连读班四年级课程改革。

3.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教学组每年均对该课程都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当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态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制定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深对于建筑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的理解;系统学习城市与建筑环境的调查分析方法、程序和技能;初步掌握历史地区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着重建筑与城市文脉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与此同时,对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邀请国内外有设计专长、丰厚研究成就,善于探索、思想活跃的建筑师参与设计教学,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这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现在已吸引多个国际院校与我们学院进行多项教学与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吸引到国内水平较高的其他兄弟院校一起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

    该课程根据每年相应得题目设计任务书和安排相应的程序,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和成果要求,并采取双语教学和成果展现,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学成果也获得相应得奖励。

4.发表的教改论文:

    1)    21世纪建筑学的困惑,罗马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2005年2月;

    2)    西安经验(1949-2005年),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建筑研讨会,2005年6月;

    3)    东张西望,《时代建筑》2006年第4期;

    4)    到博物馆去,《建筑与文化》2007年第二期;

    5)    厨艺与匠意——由《大长今》想到的中国建筑教育,《时代建筑》2007年第五期;

    6)    The Harmonious Way to Keep the Evolvement of Village Pattern,2006年中国西安建筑国际科技大会会议论文集,2006年10月;

    7)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建筑学报》,2006第7期 ;

    8)    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秦始皇陵保护战略,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2005年10月;

    9)    一项边缘的计划,一种情绪化的现代型,《时代建筑》2006年第4期;

    10)   弃宏大而就无形,《时代建筑》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