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设置

  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建构城市规划思维方式的基础,旨在使学生具备发现城市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该课程在第一学年技能基础、设计思维基础训练之后开设。课程将结合城市认识论初步、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初步、空间改造与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建立理性视角下对城市规划内涵和本质的思考,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城市、发现城市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后续规划专业课程的思维基础,旨在将整体、系统的规划思维方法贯穿于低年级教学之中,同时,规划思维在低年级的建构也为高年级规划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城市认识方法
  该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具备以“结构——系统”的知识初步把握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如何认识城市的本质属性、规律以及掌握城市的认知方法和分析方法。城市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等城市软质系统以及城市硬质空间系统,其本身在构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同时,城市又是一个动态的经济社会实体,其中并存的不同大小的社会集团、个人及其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城市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催生城市“结构—系统”认知方法论,它是正确认识城市和思考城市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城市结构—系统认知方法论,可以了解城市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单一构成要素的系统关系,有助于全面、系统的把握和认识城市和城市规划。
  2)社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该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初步进行问题的分析。城市调查方法与实践是综合训练教学环节中的子课题。该教学环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课堂讲授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认识社会调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初步掌握进行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接着以城市结构——系统认知方法为基础,选择城市中学生熟知的某社区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调研,发现其存在的现状问题。
  3)社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
  该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准确性、导向性,以及各系统问题的关联性分析。基于上一环节归纳总结的各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学生通过子系统间关系的研究,初步建立系统解决城市问题的想法与构思。本节课重点是在社区系统调查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道路系统和绿化系统等的分析研究,各人应提出社区存在的系统问题以及与铁路局社区总体问题之间的关系。此环节设置图示语言理论课讲授,培养学生根据文字所描述的事物发展过程、规律、各种条件等,能够做出与事物相符合的示意图语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表、框图、流程图、概念图等的表达形式,并能灵活运用
  4)社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该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城市规划专业是围绕“城市空间”进行公共利益分配的这一核心主题,初步认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培养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掌握分析问题、综合决策的能力及科学表达的人文素养。
  “公共政策初步”教学环节在内容上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公共政策性质、组成、功能、特征及运行过程的理论概述,通过对公共政策要义的领会让学生初步理解规划师的职业特质及职业价值观,这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另一方面将公共政策融汇于综合训练中,让学生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制定社区某领域的公共政策,旨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划决策的意识,以及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看待公共政策,或者说以公共政策作为一个视角来看待城市规划的能力。
  5)城市空间改造与设计
  该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此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结合恰当的建筑、环境等改造手段,解决一个特定范围内城市空间的各种问题,进行空间改造,提升空间品质,更好的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规划的社会人文关怀。通过综合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划思维方法,以前期研究为设计依据,选取适当局部地段进行城市空间设计,营造社区感,创造良好的邻里关系,从空间环境设计要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局部地段空间改造与设计方案。
2、课程结构体系
  以低年级设计课程为平台,构建 “规划思维理论”——“规划调研综合实践”——“空间改造设计”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体系,将城市规划思维与方法的培养融入于从“理论讲授”到“实际体会与感知”再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中。
  1)规划思维理论讲授
  课堂教学环节是低年级学生接触“城市规划思维与方法”的第一步,理论教学部分包括城市认识论、城市规划调查方法、图示语言、公共政策及城市空间改造与设计五个环节。
  “城市认识论初步”是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强调把系统的城市规划专业知识融汇于低年级教学之中,强调对城市及城市规划整体、系统的认识方法,对于规划专业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思维方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高年级专业设计类课程奠定了必要的规划方法论基础。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空间认知与改造都隶属于综合训练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进行了城市规划认识论的理论学习后尽早接触城市规划实践领域,通过实施调查——现状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的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城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初步”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城市规划的社会性和公共政策属性。职业规划师已不能再囿于形态规划的单一技能,要从崇尚理性的技术性角色向协调各种利益集团冲突的角色转变。这个环节的设置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对职业规划师素质的要求做出的积极响应,同时,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正在由技术手段转向公共政策”的属性转变对规划教育调整的要求。
  2)规划调研综合实践
  在理论课讲授后,学生将借助“实地调查研究”环节进一步理解城市规划思维方法的内涵。通过对传统街区、老社区等地段系统性地调查研究,使学生既关注物质空间调研方法又体会传统街区内蕴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特征,如和谐的邻里关系、较强的社区意识、传统的生活方式、特殊人群的习惯等。
  该内容是继城市认识方法与调研方法之后的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让学生构建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规划思维与路径,掌握系统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以城市系统认知方法与城市调研方法为基础,选择铁路局社区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调研,发现其存在的现状问题;在全面认识、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具体分析内容、分析方法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课堂讨论。基于调查分析的结论,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道路系统规划等方面解决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
  3)空间改造设计实践应用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综合训练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课题。该课题首先向学生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接着让学生以自己所作的铁路局更新改造规划为依据,选择铁路局社区中的某一局部公共空间(用地规模小于1ha)进行该空间的详细环境设计。
  另外,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引入“公众参与”的思想,让学生初步认识与掌握基于人文思想的设计内涵与方法。区别于以往 “看完现场闭门设计”的状态,让学生通过与居民的深度访谈去寻找灵感、现场构思、并要求学生在设计的整个过程反复去现场修正构思与方案。通过人文设计的训练,首先让学生了解“人文思想”导向下的规划设计绝对不是主观的遐想,而是源于设计所在地块和其中生活着的人的需求,因此公众参与是规划设计方案最有力的支撑。
3、课程知识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划认识观,清晰认识到规划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也不仅仅是技术工具,而应从社会、经济、管理等多角度进行认识、思考,从而作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课程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过程,强调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多维度,更强调不同群体利益的关注和平衡,帮助学生建立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以符合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的正确认识。
  课程的难点在于把握在低年级引入专业知识的“度”,既要建立系统的城市规划知识框架,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专业认知水平。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课程不追求教学成果的面面俱到,而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城市空间表象下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具体包括数字与城市空间、城市认识论初步、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子系统规划初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初步、城市空间认知与改造等环节。(详见图2)
  教学组织中将“数字与城市空间”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初步与城市规划思维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的概念;此后将讲述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城市规划认识论”,使学生初步构建正确的城市规划认识观;在城市认知理论指导下,课程将进入一个综合训练环节,选择城市某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初步掌握实施调查后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的规划方法,并在成果中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制定该社区某领域的管理规定,培养学生文本写作的能力。
4、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平台的城市规划思维培养方式。为使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低年级初步具备城市规划思维基础,我们对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如下思考:
  1)城市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城市现状、城市问题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是失败的。城市规划专业本身的实践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实际案例的引入。对低年级教学而言,学生对专业的特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有效结合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建立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快速理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城市规划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审美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除了在课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会在课外进行多领域知识的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使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3)城市规划低年级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学科特点都为在低年级引入专业知识的“度”提出了要求。实践性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规划思维”,通过组织学生对实践对象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建立理性视角下对城市规划内涵和本质的思考,初步具备和掌握认识、发现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在整体上包括城市认识论初步、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初步、城市更新改造规划、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初步、数字与城市空间和城市空间认知与改造六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促进低年级学生规划理论知识的迅速拓展,建立理性视角下对于城市规划内涵和本质的思考。五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并且都是针对同一个实践性研究对象(如铁路局社区)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所涉及到的课程作业包括:学习城市或局部地段的认识方法和调查方法——运用方法针对铁路局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认识铁路局社区的现状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铁路局的更新改造规划——制定铁路局社区的交通管理规定——选择其内某一局部地段进行空间认知和改造设计。
  通过《城市规划思维训练课程》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依托于对一个交织着复杂问题的对象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发现城市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高年级进行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课时安排

阶段划分

周次

时间

学时

讲 课

内 容

城市规划认识论

1

周一

4

城市规划思维:系统论与方法论

周二

4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调查

周四

4

铁路局社区现场教学

周五

4

课堂辅导: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分系统整理归纳、总结铁路局社区的现状问题

社区调查研究
——发现问题

2

周一

4

图示语言

周二

4

课堂辅导:基于上节课纳总结的各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周四

4

课堂辅导:引导学生通过子系统间关系的研究,初步建立系统解决城市问题的想法与构思。

周五

4

课堂辅导:引导学生通过子系统间关系的研究,初步建立系统解决城市问题的想法与构思。

社区调查研究
——分析问题

3

周一

4

公共政策基础知识

周二

4

评图

周四

4

课堂辅导:
1、基于上一阶段归纳总结的各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2、各系统问题的关联性分析

周五

4

课堂辅导:
1、基于上一阶段归纳总结的各系统的现状问题,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2、各系统问题的关联性分析

社区调查研究
——解决问题

4

周一

4

课堂辅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索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寻找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周二

4

课堂辅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索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寻找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周四

4

答疑,展开最终成果表达

周五

4

城市空间认知与改造

5

周一

4

城市空间认知与改造相关知识及规划对象讲述

周二

4

课堂辅导:规划地段周边区域及基地空间要素的认知与分析

周四

4

周五

4

课堂辅导:基于现状问题的空间改造设计

6

周一

4

周二

4

周四

4

课堂辅导:基于现状问题的空间改造设计
空间改造模型制作

周五

4

7

周一

4

作业成果表达、答疑

周二

4

周四

4

周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