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厂址选择的任务、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 厂址选择的意义
第三节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厂址的地域层次和阶段划分


  o“厂址”与“场址”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o场址 —— site

  泛指人类活动的场所;

  o厂址 —— industrial site

  主要指工业生产作业活动占据的空间。

  o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等。

  o其中经济活动又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消费活动等。



  o工业生产活动是生产活动的一种类型,生产活动隶属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是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

  o因此,厂址的研究范畴远小于场址的研究范畴。

  o交通工程专业(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方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完成生产作业活动的工业企业,故“厂址”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o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厂址”选择的很多基本原理自然也适用于“场址”选择。

  o本课程的英文名称定为 “site selection”。原因是:

  o第一,本课程探讨的主要原理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仅适用于选择工业生产作业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类选择其他活动场所时所要考虑的;

  o第二,由于现代工业企业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其活动的空间场所很可能兼具“厂”与“场”的特点,在其中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o第三,总图专业涉及的领域正在向工业生产活动以外拓展,越来越呈现出与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设计普遍相关的特点。



第一节 厂址选择的任务、对象和特点


  一、厂址选择的任务

  厂址是工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厂址选择的基本任务就是选择厂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厂址选择的优劣,对工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影响工业企业的建设速度、基建投资和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第二,影响工业企业所处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协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三,影响工业企业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

 

  二、厂址选择的研究对象

  1.共性要求——

  厂址选择研究工业企业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个性要求——

  厂址选择研究各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厂址的特殊要求及其布局的规律。

  (本课程立足于共性要求的学习,兼顾一些个性要求的掌握)

  3.研究区域内不同工业企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各种组合条件和组合形式。

  1)避免相互之间的冲突;

  2)促进相互之间的协作;

  3)以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0世纪80年代的西安西郊“电工城”

    三、厂址选择的特点


第二节 厂址选择的意义

  一、厂址选择是工业布局的最终体现

  工业布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只确定工业项目布局的总体部署和轮廓方向;

  只有进一步通过厂址选择,才能把部署落到实处,把轮廓描绘清晰;

  可以说工业布局是厂址(地区)选择的前提,厂址选择是工业布局的最终体现。

  二、厂址选择是总图设计的重要前提

  良好的厂址,为企业总图布置提供有利的条件;

  厂址所具备的各种资质(地形坡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交通运输条件等)都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总图布置;

  不同的厂址,其资质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总图布置的效益(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综合的)是不同的。

厂址资质与功能要求不匹配!

  从建设项目的推进过程看,厂址选择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第三节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厂址的地域层次和阶段划分

  一、厂址选择的地域层次

  厂址选择的地域层次依次是:厂址的地区选择、厂址的地点选择、厂址的位置选择。

  三个层次之间密切关联:空间范围上由大到小;时间序列上逐步推进。上一层次指导下一层次,下一层次验证上一层次的决策并进行反馈。

  三个地域层次的选择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1.厂址地区选择

  1)空间范围:全国范围或大区域范围(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2)目的:保证产品从生产、经运输,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总费用最小;

  3)主要影响因素:接近市场、接近必需的原材料或燃料、交通便利,有可利用的公共设施、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厂址地点选择

  1)空间范围:小于地区选择的范围,地域尺度大致相当于一般的地、市行政区划范围;

  2)目的:落实建厂条件和配套协作条件,尽力促成地域生产综合体(territory production complex,简称TPC)的形成;

  3)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看能否满足企业协作的条件,同时还关注人力与技术供应,农副产品供应,环境承载力大小,是否有优惠的政策支持等因素。

  3.厂址位置选择

  1)空间范围:建厂的具体位置或地段;

  2)目的:保证企业在建设和尔后的生产运营中,有一个基本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具体厂址;

  3)主要影响因素:在与所处小区域规划协调的基础上,考虑用地的面积外形、地形地质,外围的交通线路、水源电源,周边的防洪排涝、水土保持,人员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

  二、厂址选择的阶段划分

  对照三个不同的地域层次,厂址选择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地区选择阶段、地点选择阶段、位置选择阶段。

  厂址地区选择在大区域范围内进行,考虑主要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厂址地点选择和位置选择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注重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院所将三个阶段合并为两个阶段:规划选厂阶段、工程选厂阶段。

厂址选择各阶段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区位因素
地区选择
地点选择
位置选择
自然
因素
原料、燃料、动力
+ +
+
-
水资源
+
+ +
+
土地资源
-
+
+ +
地形、地质
-
-
+ +
经济
因素
现有经济基础
+ +
+
-
基础设施
+
+ +
+ +
集聚作用
+
+ +
+ +
居民、劳动力的质量
+ +
-
-
社会
因素
均衡布局
+
+
-
民族政策
+
-
-
环境保护与生态
-
+
+
运 输 与 运 费
+ +
+
+
经 济 地 理 位 置
+ +
+
-

  1.规划选厂


   2.工程选厂

  3.规划选厂与工程选厂的时序进展

  通常情况下,厂址选择的工作程序是:先进行规划选厂;然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再依据批准的规划选厂报告和下达的选厂任务书进行工程选厂,或根据评议意见对规划选厂进行修改并再行送审。

  对地方中小型企业,当其厂址条件比较明确时,可直接进行工程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