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厂址的位置选择 |
第一节 满足用地要求 |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便 |
第三节 节约建设用地 |
第四节 地质良好稳定 |
第五节 水源充足可靠 |
第六节 供电安全落实 |
第七节 有利防洪排涝 |
第八节 搞好环境保护 |
第九节 利于加快施工 |
第十节 方便职工生活 |
第十一节 注意特殊要求 |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便 |
一、运输费用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原苏联工业部门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 注:①表中运输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乃是整个部门的平均数字。 二、运输方式及其选择 交通运输的类型 2.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3.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2)运距:在运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运输距离的增长,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都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 3)物料的性质和特点:物料的形态、体积、重量等性质,以及易燃、易爆、易腐蚀、不耐高温等特点,均制约着运输方式的选择。 4. 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选择 2)厂址选择时,判断某一种运输方式优于其他运输方式,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所选择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基建投资和单位设计运输成本。 为了表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适用范围,可用经济界限曲线来表示。 三、铁路运输 厂址位置选择时,确定企业铁路专用线,应考虑下列主要要求: 3)企业铁路专用线一般不应在路网铁路或另一工业企业铁路的正线区间接轨,因其危及行车安全,不便管理,且影响路网干线的通过能力;特殊情况下若必须在区间接轨,也应满足下列条件: 4)专用线宜与车站货物线接轨;厂址位置与接轨线最好在货场同侧,以避免干扰客运线路。 5)专用线不宜与坡度>0.25%的车站站线接轨,因为机车摘挂及车辆停留不安全,也有可能影响列车起动。 2. 搞清原料、燃料来源及其流向 3. 注意接轨站与厂址的相对位置关系 4. 接轨点数量 一般工业企业只设一个铁路接轨点;大型企业经充分论证后,可考虑增设接轨点,但不宜超过两处。 5. 路径的选择 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来确定专用线的路径; 一方面,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免修建大型桥梁与隧道等人工构筑物;另一方面,路径选择还应注意避免与人流、货流频繁的道路交叉。 四、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因其具有机动灵活、速度快、建设较方便等突出优点,成为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之一。随着大载重汽车(>100t)的使用,公路运输不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也将在大型企业的运输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厂址选择时,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公路运输条件;即,尽量靠近国家公路网或具有适宜于修建进厂道路支线方便的地段;因地制宜实施选线,尽量避免复杂人工构筑物;充分利用已有或规划道路,加宽改造,加速建设。 集装箱运输的逐步普及,促进了铁路与港口的集散物资向公路转移,公路运输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五、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运量最大,且运费也最低; 凡具有水运条件的工业企业,均应充分利用水运; 对于沿海、沿江建设的大型企业,往往是“码头定厂址”,即先确定码头位置,再进一步确定厂址; 水运量不大的企业,一般只建一个综合码头;水运量较大的企业,宜建立多个专用码头。 码头位置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城市规划,满足技术要求,结合企业发展;此外,尚应该考虑以下一些要求: 码头与企业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基本类型:
码头布置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
第三节 节约建设用地 |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厂址选择时,须落实国策,认真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 占用土地时,不同种类土地的利用优先次序为:荒地、劣地、良田; 企业建设所需土地应一次向土地管理部门报批,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企业,应分期征地,不得早征迟用; 对于征用后长期闲置的土地,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无偿收回。 企业征用土地的费用包括两部分: 1. 征购补偿费: 征购每亩土地补偿费Z = 年产值倍数的系数N × 每亩地年产量C ×每斤农产品收购价格J. 2. 安置补偿费: 安置补偿费 =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 × 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每亩年产值的2~3倍. 事实上,我国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普遍偏低,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堪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势必将逐步提高安置补偿标准。 |
第四节 地质良好稳定 |
一、厂址对地质条件的要求 地质条件的优劣往往对确定厂址起着决定性作用。不良的厂址地质条件不仅会延长建设周期,增加建设投资,更可能危及企业的安全稳定。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厂址的地质要求不尽相同。譬如,大型、重型厂房或装置对地基承载力要求更高;有较大、较深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企业,宜布置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 概括来说,厂址不应选在以下地区: 1.活断层和九度以上地震区; 2.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泥石流、危岩坠落等)发育的地段; 3.地下有可开采的有价值矿藏、采空塌陷区或人工洞穴密集地段; 4.对厂区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不利地段; 5.岩溶、土洞发育,地面有可能塌陷,并且可溶岩表面起伏变化悬殊的地段。 汶川大地震的启示——
二、厂址的工程地质评价 经工程地质评价,可行的厂址一般分为两类: 三、水文地质要求 厂址选择过程中,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是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依据; 应尽量详细了解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规律、渗透系数、出水量等;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源地较难确定时,应进行水源勘探; 一方面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观测地下水位,进行抽水试验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五节 水源充足可靠 |
一、水源的选择 1. 水源选择的一般要求: 1)水量充沛可靠;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且方便维护; 6)具有施工条件。 2.可供选择水源 二、水厂厂址选择要求 1.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2. 不受洪水威胁; 3. 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4. 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5. 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6. 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7. 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三、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要求 1.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 2. 在城镇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 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少拆迁,少占农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5. 有扩建的可能; 6. 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7. 厂区场地不受水淹,有良好的排雨水条件; 8. 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污水处理厂实景
|
第六节 供电安全落实 |
工业企业电源一般均考虑自现有电站或电网供应; 企业供电方案应符合地区电力系统规划,故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会同当地供电部门共同协商确定; 应保证新增工业用电负荷后,地区电网不致出现负荷紧张的局面,避免出现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争夺电源的局面。 具体实施选址时,必须首先掌握选址企业与发电厂或区域变电所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距离远近,才能合理确定引入输电线的可能方向和走廊宽度; 企业与电源之间距离增加,导致输电电压增加;输电电压增加,又导致走廊宽度增加。
|
第七节 有利防洪排涝 |
厂址场地应避免被洪水或暴雨的积水浸淹; 厂址主要建筑物、构筑物标高应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0.5米以上; 最高洪水位根据企业的防洪标准确定。 注:①工业企业大、中、小型划分的标准,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②当有的工业企业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本条规定的防洪标准执行时,需要提高或降低 标准的,如本部门有现行行业标准的,应按其规定执行;如本部门没有现行行业 标准的,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当厂址标高不能满足上述标准,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可考虑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平原地区选厂,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排除工业废水和地面雨水的措施; 山区选厂,应对防止和解决山洪危害给予高度关注,选择有利的防洪排水地段,并在条件许可时适当改造厂址周边的径流环境。
|
第八节 搞好环境保护 |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 在居住区与工业企业之间根据企业对环境污染程度的不同,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空气中含烟尘浓度在规定的允许限度之内。这种隔离地带,称为“卫生防护带”。
二、厂址选择应防止污染水体 凡是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废水、粉尘、废渣等)的工业企业,首先应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另一方面,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其厂址尚不得位于以下地段: 1)水源的上游; 2)水源保护区; 3)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内。 三、厂址选择与噪声污染控制 在噪声敏感区域(居住区、医疗区、文教区等)附近,不应布置产生噪声较大的企业厂址; 对外部噪声敏感的工业企业,避免将其厂址选在高噪声环境中,且应远离铁路、公路交通干线与飞机场; 产生高噪声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居民集中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同时在其周边应设置必要的吸声设施。 厂界噪声限制值(dB) 注:①本表所列的厂界噪声级,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测量确定。 ②当工业企业厂外受该厂辐射噪声危害的区域同厂界间存在缓冲地域时(如街道、 农田、水面、林带等),本表所列厂界噪声限制值可作为缓冲地域外缘的噪声限 制值处理。凡拟作缓冲地域处理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域未来的变化。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 1.以下建设项目在其实施前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1)建设项目的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的结论意见。
|
第九节 利于加快施工 |
1. 施工场地:选厂时应注意厂址周围要有空地,以布置临时建构筑物,并堆放设备材料。 2. 道路:为保证工期,选厂的同时应对厂外道路实施选线;以永久性道路作为施工道路,其技术标准较高,以临时性道路作为施工道路,其技术标准可适当降低。 3. 施工用水、施工用电:企业厂址接近区域供水供电系统,且供水供电的工程设施建设较容易时,应率先一次性建成企业生产用供水供电工程设施,并将其提前投入使用,以解决施工用水用电;否则,应考虑为厂址建设临时性供水供电工程设施,解决施工用水用电。 4. 大、重件设备的运输:选厂时,应考虑企业所需设施设备的特点,对超重超宽设备制定可靠的运输方案。 5. 地方建筑材料:厂址周边地区所能提供的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对于建设速度、工程造价均存在影响。 6. 地区劳动力:地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则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7. 通信设施:选厂时应保证施工现场与厂址外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联络通畅。
|
第十节 方便职工生活 |
厂址与城镇的位置关系,直接决定了职工生活的方便与否; 厂址远离城镇,且独此一家,不与其它企业成组布局,将导致职工生活的诸多困难; 最突出的困难表现在就业、婚姻、医疗、教育方面; 厂址接近城镇,职工生活较便利,同时却也增大了工业生产对城区污染或干扰的可能; 因此选厂时,要综合确定厂区、生活区、城镇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之处于一种既便于联系而又互不干扰的良好状态。
|
第十一节 注意特殊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