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1、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已完成网站主页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网上教学互动。[网上的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各方评价),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和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介绍;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等和与教师互动平台等 。
2、教学条件
 (1)教材及参考书
  1)教  材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中国建工出版社,1996年;
  汤道烈、任云英,《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城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赵立瀛、刘临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古代陵墓》,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朱士光,《古都西安》,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年;
  XIAN- an ancient city in a modern world-Evolution of the Urban form 1949-2000(现代世界中的古老城市:西安城市形态的演进1949-2000) ,Editions Recherches/Ipraus(ISBN9978-2-8622-060-4),2007年;
  吴锋、段德罡,《中国城市建设史讲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陈超、段德罡,《外国城市建设史讲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2)参考书
  贺业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
  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
  葛剑雄,《体国经野-历代城市行政区划》,长春出版社;
  张 松,《城市历史保护学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齐 康,《对立与统一——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张京祥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斯皮罗·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消失的建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建筑的故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首先依托于西安这一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殊地位,提供作为发展的城市传统地段开发的相关规划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实地参观,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
  其次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多份参考文献书目,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藏书的优势,利用院图书馆年购书27%历史文化方面资料的条件,鼓励学生使用学术杂志作为本课程的参考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利用我校建筑学院国外访问学者到访交流机会比较多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交流会议资料与相关核心文献。
 (3)配套的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
  实验性教材主要包含实践地点背景资料;传统地段保护规划、建设开发案例;往届学生记录、测绘成果;及测绘、保护、开发等相关理论四方面资料,目前,学生反应良好,认为该材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城市认知的状态之中,并为进一步的解析与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使学生从单纯认知能力的培养转向认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到注重解决城市建设中历史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问题的培养提供了可操操作性的直观性的资料。
 (4)实践性教学环境
  针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目前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实践基地,分别为世界遗产地平遥古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另外,针对城市建设史中所涉及的曲江、大明宫等西安重要历史遗迹,结合课程的教学进行实地的现场教学,第三利用城市与建筑认识实习,选择传统特征明显的城市进行参观。
 (5)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1997年,是陕西省首批接入CERNET的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按A类高校来投入建设的院校之一。2000年3月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设有一个视频会议室,二个多媒体教室、可同时容纳240多人的网络机房、新技术实验室、网络教学直播机房及数字建筑博物馆研究制作室等特色场所。现已建成设备先进、技术一流,集科研开发、网上教学、信息管理发布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单位。
  目前,我校校园网覆盖了学校绝大多数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及家属楼,为全校2万多名师生提供了一流的网络平台。此外我校建筑学院也建有数字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报告厅,装备有先进的可视化电教设备,如:数字投影仪、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等,并配备了有关教学软件。这些均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以及师生及时沟通、互动、在线答疑等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