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申报 >> 课程发展历史

课程发展历史 | 师资力量 | 教材情况 | 教学质量
实验室建设 | 科研水平 | 教学法活动 |

课程发展历史

《建筑与城市文脉》课程是我校教师研究国际建筑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我校的优势于1993年创立的一门建筑设计课程。课程总结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在历次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的教育理论、经验和方法,浓缩固化于专业教育体系,侧重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的认识,训练学生在城市整体环境中分析、把握和体现建筑文脉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师多为几次国际竞赛获奖方案的指导者或参与者。自课程创立以来,结合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在国际建协(UIA)组织的国际建筑学生设计竞赛中,连续四届获奖五项;并在其它国际学生设计竞赛和论文多次奖。

1994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4年至今,课程教师分别与挪威科技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法国波尔多城市建筑与景观学院、法国巴黎建筑学院、加拿大拉瓦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建筑学教师联合教学,前后参与国外教师25名,参加外国学生约180人,教学成果在挪威、法国和加拿大进行了展览,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1994年、2000年和2006年 国家三次对我校建筑学专业进行评估,《建筑与城市文脉》均作为我校特色课程推出,来访专家对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理论、方法及成果给予了高度地评价,认为课程是建筑学教育的一项创举,符合建筑教育的国际潮流,达到了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至今,国内已有同济大学等若干院校开始开设类似课程。

返回顶部

师资力量

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教师20人(含外籍教师7人、外聘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9人(外聘兼职教师4人),讲师2人,助教4人。整体师资配备得当,结构合理,梯队搭配到位,已形成了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团队。多数教师为几次国际竞赛获奖方案的指导者或参与者。自1993年至今,课题小组中本校教师频繁出国进修、交流和讲学。外籍教师每年至少一次到校参与合作教学。

返回顶部

教材情况

自1993年课程创立以来,课程教学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改革,教学教材以自编讲义为主,辅以大量国内外参考教材和资料。目前专用教材《城市与建筑文脉》正在编写过程中,已列入出版社出版计划。

返回顶部

教学质量

本课程主持人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中有校特聘教授1名、学术学科带头人1名和骨干教师3名,近几年主要教师教学获奖情况:
2007年“建筑教育‘场效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7年 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
2007年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4-20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年师德标兵
2005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5年、2006年、2007年届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获得“2007届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自课程创立以来,结合课程设计,1993年学生获得国际建协(UIA)组织的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美国建筑师协会奖;1999年学生获得国际建协(UI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哥伦比亚建筑师协会奖和中国建筑学会奖;2000年,学生获得千禧年国际环境设计竞赛杰出方案奖(中国唯一入选方案);2001年指导研究生两篇论文获第46届国际住宅联盟大会(IFHP)大会优秀论文奖;2001年指导学生参加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获三等奖;2005年指导研究生、本科生获第19届UIA国际建筑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日本建筑网络设计国际大赛第二名,2007年指导研究生参加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佳作奖各一个;2008年指导本科生获20届UIA国际建筑学生设计竞赛第七名和优秀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指导学生年获全国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28个,陕西省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6个

返回顶部

实验室建设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课程教学小组结合西安城市与建筑研究所、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城市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长期致力于西安城市与建筑研究,先后完成了西安钟鼓楼历史街区 保护规划设计、西安半坡遗址保护规划、半坡遗址公园规划、半坡遗址博物馆设计、西安碑林博物馆规划设计、秦始皇陵保护规划、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区规划设计、秦始皇陵石铠甲坑和百戏俑坑遗址博物馆设计、汉阳陵遗址公园规划、汉阳陵帝陵丛葬坑遗址博物馆设计、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紧扣城市与建筑文脉重要研究课题,为课程建设奠定了很好地基础。

返回顶部

科研水平

课程小组结合教学需要和科研,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一系列重要项目和研究课题,以及省市重要项目,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基础,主要获奖项目:

2007年“中国数字科技馆——建筑博物馆”获WSA2007世界信息峰会中国区“最佳电子科学”奖
2007年“汉阳陵帝陵外藏坑A段保护展示厅设计”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7年“汉阳陵帝陵外藏坑A段保护展示厅设计”获国家文物局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
2007年“汉阳陵帝陵外藏坑A段保护展示厅设计”获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6年逸夫楼建筑设计获教育部赠款项目优秀工程一等奖。

2003年参加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丛葬坑遗址博物馆设计获第一名。
2002年西安钟鼓楼历史街区保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2年参加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设计竞赛获第一名;
1999年参加汉阳陵遗址博物馆设计国际竞赛获第一名;
2000年参加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广场设计竞赛获第一名;

返回顶部

教学法活动

课程教学小组教学法活动有四类:

一、日常定期教学法活动。包括教学课题选择、教案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
二、国际教学合作。1994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4-2008课程教师分别与挪威科技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拉瓦大学、法国波尔多城市建筑与景观学院、法国巴黎建筑学院等多所大学的建筑学教师联合教学,前后参与国外教师33名,参加外国学生约100人,教学成果在挪威、法国、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加拿大拉瓦大学进行了展览。
三、国际教育和科研交流。结合教学和科研需要,课题小组经常出国进行专题交流和讲学,接待33名国外教师来校交流和讲学。
四、科研活动。教学小组将科研作为教学的基础,研究作为教学的前期,教学题目均选自有雄厚研究基础的科研课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