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名称: 建筑设计Ⅲ - 综合(文娱中心)
课程设计编号: 301107
学时与学分: 110 + 2K , 7+2 学分
适用专业: 建筑学专业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本科程是专业培养的“整合环节”。目的是在已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和技能基础上,培养综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去的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相对较为复杂的设计制约条件下着重创造性设计构思和建筑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具有复杂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课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时间安排
1. 内容
( 1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开题、讲解设计任务书;基地踏勘、调研;课程知识讲座。
( 2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解读、细化任务书,认知环境,解析同类建筑,设计概念构思,对概念方案进行表达。
( 3 )第三阶段-空间设计:总结、修改、提纯概念,用模型方式深化、推敲设计方案,深化功能关系、总平面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空间序列、外部形态等各方面的设计。
( 4 )第四阶段-技术设计:对方案涉及的建筑结构、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材料与构造等进行设计。
( 5 )第五阶段-细节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回顾与检查,完善从概念设计到空间、技术的各环节的细节,对方案缺陷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细节设计,完成最终方案的工具草图的表达。
( 6 )第六阶段-设计表达:对设计方案进行高质量、个性鲜明、富有创意的图面表达和模型制作,形成设计成果。
2. 时间安排
( 1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 7 课时。
( 2 )第二阶段-概念设计: 21 课时。
( 3 )第三阶段-空间设计: 28 课时。
( 4 )第四阶段-技术设计: 35 课时。
( 5 )第五阶段-细节设计: 19 课时。
( 6 )第六阶段-设计表达: 2K 。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要求
最终的设计成果图纸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 1 )模型:草模,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模型,根据设计进度拍摄具有阶段特征的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实体展示模型,要求带部分周边环境,材料为卡纸、木板或 ABS 板,模型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电脑展示模型,要求按比例精细制作、带周边环境、有真实材料贴图和光线设置,模型照片在正式图纸上排版。(注:实体展示模型和电脑展示模型最少选择一项按要求制作,鼓励同学们制作关注建筑细节、建筑构造及室内设计的电脑模型并在最终图纸上加以表达。)
( 2 )图纸:概念设计内容,构思分析过程草图、工作模型照片;方案设计内容,建筑平、立、剖面图,透视图;厅堂技术设计内容,观众厅平面设计图,观众厅剖面视线设计图;建筑结构技术设计内容;建筑声环境设计内容;建筑光环境设计内容;建筑材料构造设计内容。
( 3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绿地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观众厅面积、容积,平均每座观众厅面积、容积,排距, C 值,最远视距;银幕尺寸,放映距离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筑师设计手册》上、中、下,中国建工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社。 4 ,电影院、剧场; 10 ,影剧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 2001 年版)。
《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工出版社。
《现代剧场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
《电影院建筑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
《观演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由带班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设计成果给出;最终的图纸进行合班大评图,给出图面成绩。平时阶段成绩占 20 %,最终图纸成绩占 80 %。课程设计考察的主要标准为:
( 1 )方案构思创意的能力与概念设计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 2 )推敲、发展、落实概念设计的能力,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推导及语汇表达能力
( 3 )结构方案、建筑构造、建筑光环境等各类技术问题的运用、处理能力
( 4 )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图纸表达、模型表达能力
( 5 )阶段性设计成果及设计态度、合作精神等
六、其他
本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讲述、设计辅导、分班讲评、集中讲评、作业展评等环节。教师通过上述的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以下要点:
( 1 )科学控制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合理运用各种适合的设计表达方法。
( 2 )合理运用恰当的建筑语汇表达有特点的设计理念和空间形态。
( 3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应充分考虑基地文脉对设计的影响,努力使设计恰当地适合用地环境并与周边环境形成有机联系。
( 4 )强调用分析草图、草模来表达设计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模型来推敲方案。
( 5 )充分关注相关细节的设计,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深入探讨各个建筑细部设计的各种可能性。
( 6 )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小组的协作、讨论、相互启发,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