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门系统且发展很快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课程内容不断扩充和更新,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混凝土结构原理相当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是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理论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我校1956年并校,当时即已开设有钢筋混凝土课,并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教研组,隶属于建筑工程系。教研组负责建筑工程系学生、建筑系及卫生工程系等学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砖石结构课程的教学工作。当时建工系设置的专业分为工民结及工民建,其中工民结专业以结构方面为重点,而其结构部分的课程,又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结构为主要内容。并校之初,钢筋混凝土教研组的人数已达20人左右,有张剑霄、姜维山、刘洪廷、卫云亭、顾智华、方雪兰、宋金声、严鸿森、刘志鸿、童岳生、司徒戎生、王清敏、丰定国、李振权、刘金彪、邱登莽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教授。以后随着发展,教研组教师不断增加,80年代教研组教师最多达40多人。

  并校初期,所用教材为苏联教材,主要为苏联萨哈诺夫斯基教授所编著,有中文译本。该教材在前苏联很出名,内容相当丰富。在结构设计方面用的是当时苏联规范,在教学中主要是参考苏联方面的有关科技资料,教师都能够阅读俄文专业书籍。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逐步采用我国自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这些教材不断发展及完善,由抄笔记、自印讲义到正式出版。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的教师,在上世纪60年代,参加编写了我国首批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当时称为通用教材,该教材由3个院校(清华、同济和我校)编写,并由当时的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还自己编写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结构方面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编写及出版了全套的教材,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抗震结构、特种结构等等,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自此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教师所编写的教材及科技书籍,门类及数量更是大有发展,据估计至少有60本。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有一事应当提出,上世纪70年代由当时的建设部组织成立了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其中结构类教材编审委员会有清华、同济、浙大、南工、哈建院、重庆建院、天大以及我校组成,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的教师代表我校参加该委员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结构等课程内容,与我国有关设计规范密切相关。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自己的结构设计规范;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所有历次相关规范的修订,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的教师,有的参加规范科研项目的研究,有的参加规范的编制或修订。研究项目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结构的抗震性能、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接头等,所进行的试验及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被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所采用。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的教师都曾代表我校参加过编制。

  在科研方面,除结合规范要求的项目以外,还结合经济建设需要进行过其他方面的研究。早期的研究课题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重分布、结构极限平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偏压构件以及结构的分析计算等。近年来,科学研究工作更是大为发展,取得不少成果。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前后培养的研究生有刘洪廷、王崇昌、赵鸿铁等。

  1995年,我校工民建专业改制组合为建筑工程专业,并以优秀成绩首次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后,为适应“大土木”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为土木工程专业,内设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三个专业方向。2000年和2005年又以优秀成绩先后两次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专业复评。在整个专业发展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课的内容不断丰富、整合及更新,以适应“大土木”的要求。1989年根据89版国家混凝土规范和抗震规范的修订,由我校童岳生教授任主编、10余名混凝土教研室教师参加编写,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2000年~2004年结合02版国家混凝土规范和抗震规范的修订工作,由梁兴文教授任主编,8名教研室教师参加编写,分别由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等教材;其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这些教材均按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大土木”的要求进行编写,已被包括我校在内的近20余所学校作为教学用书。新教材中,吸纳了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的相关内容;混凝土的应用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利水电建筑及其基础工程扩大到了地下结构、核电站设施、近海工程等领域。新教材的内容为培养适应“大土木”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条件。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单位,是教育部所属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单位,同时也是该全国性教材编委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门教材的副主编单位。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精品课程
课程负责人:梁兴文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