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材料学学科,由1956年并校初期成立的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冶金工程等相关专业发展演化而来,是当时我国在西北地区唯一设置有水泥、硅酸盐工程、耐火材料、钢铁冶金和金属压力加工等专业的学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历经5次学科调整与整合,形成了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特色的学科发展优势。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发展与材料类本科专业设置的演化息息相关。1982年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限制,我国的本科教育是按“产品”设专业。在1984年国家对材料类本科生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开始以行业为主设置专业。1997年至1999年,教育部又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成功经验,开始将专业按行业划分向按学科划分过渡,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将矿物岩石材料归为材料物理,将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归并为冶金工程,将金属压力加工、粉末冶金、腐蚀与防护、焊接工艺与设备以及部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复合材料、塑性或塑性工艺与设备归并为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将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工程以及部分复合材料归并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将部分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化学归并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此外在导引性目录中,又将归并后的冶金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归并为材料科学工程。我校在1956年并校之初,除建筑材料专业在建材系外,其他的材料类专业在冶金系,当时就在冶金系开设有《热工过程及设备》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两门专业基础课,并由我校的姜金宁教授等人编写了《热工过程及设备》教材,其后几十年这两门课程一直是我校冶金和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两门核心主干课程。1998年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成立,为完善教学知识点体系,我校又为材料类本科生增开了《传热学》课程。为了进一步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的人才培养目标,2000年全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对《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热工过程及设备》等多门以前按行业设置材料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产生了《材料工程基础》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由我校和武汉理工大学负责编写《材料工程基础》教材,本精品课程负责人徐德龙院士和武汉理工大学谢峻林教授担任教材主编。 在近9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参与《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材料工程领域的科研业务骨干,有力地保证了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和与时俱进。
作为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强调突出基础理论,突出材料制备过程体系和单元操作的共性,并适度反映该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掌握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多相流、气固反应工程学和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