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内容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 实践教学

知识结构

1)知识模块

《水文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如下:

第1章 绪论(2学时)

  介绍“水文现象及水文循环,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水文学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关系,水文现象的特性,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第 2 章 水文学的一般概念与水文测验( 6 学时)

  讲授“河流和流域,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法,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流域水量平衡,水文资料的观测方法与收集,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等。

第 3 章 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8 学时)

  讲授“水文统计的意义及基本概念,频率和概率,经验频率曲线,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理论频率曲线,抽样误差,水文频率分析方法,相关分析,频率分析综合程序”。

第 4 章 年径流及洪、枯径流( 4 学时)

  讲授“设计年径流量,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设计洪水流量和水位,设计枯水流量和水位,径流调节,潮汐河口的设计水位”。

第 5 章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 学时)

  讲授“降水及分布、点雨量资料的整理、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可能最大降水( PMP )”。

第 6 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4 学时)

  讲授“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的特点、设计净雨量的推求、流域汇流、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地区性经验公式及水文手册的应用”。

第 7 章 城市降雨径流( 3 学时)

  讲授“城市化与城市水文过程、城市化与城市暴雨径流、城市水文资料的收集、城市设计暴雨、城市降雨径流的水质特性 ”。

2)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设计的特点

  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

  我校《水文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师都是教材主编或参编人员,又有很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背景知识,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和体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要求和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本身就融汇了与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相结合的内容,体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及时将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历经《水文学》四版教材的编写,结合学科的发展和教改研究成果,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内容。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频率分析、回归分析和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同时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的城市气候、环境变化,增补了城市降雨径流特点及泾流污染方面的内容;引入了目前常用和较新的水文分析理论和方法,补充了新的水文观测方法,以及流域汇流理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作为典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典与现代关系处理得当

  在《水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对比传统经典的和现代的水文分析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并能灵活运用;在方法练习运用中,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替代传统的格纸、图表进行水文数据的分析与相关计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