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  |  团队结构  |  教学改革项目  |  解决问题与教改成果  |  中青年教师培养
解决问题与教改成果
1.已经解决的问题

  (1)培养方案不断优化。教改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建立“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融入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结合工程管理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制订“个性化、差异化”培养方案,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从2009年-2013年的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培养方案逐步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工程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工程造价方向,针对各个方向,设置了适宜于各个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群。其中,《建筑企业管理》课程属于项目管理方向的课程群。
    2)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培养方案中,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须的课程设计之外,延长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时间,培养方案中,第八学期没有课堂授课环节,主要满足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要求。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早锻炼动手能力,以便于毕业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3)扩大特色选修课比例。培养方案的调整力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向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
  (2)课程建设成绩显著。通过课程建设措施的落实,在巩固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各级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对其它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力求使更多的课程在教学梯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经济学》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年,在“工程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的平台上,《微观经济学》、《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学原理》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运筹学》等省级精品课程等。
  (3)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的落实,本课程逐渐拥有了教学经验日益丰富,热爱教学工作,学历及学位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科研水平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近五年中,张涑贤、李芊、刘华、廖阳、宋金昭、宁文泽、李玲燕、王腊银等中青年教师逐步获得博士学位;师资队伍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青年教师的比例逐步扩大,新增加了宁文泽、王碧剑、王腊银,李玲燕等青年教师,分别为工程管理之外的专业、辅修专业开设《建筑企业管理》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研究成果;来雨老师、王碧剑老师、宁文泽老师等,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软件大赛,BIM建模大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廖阳老师、韦海民老师、宋金昭老师、王碧剑老师、来雨老师等,分别获得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青年教师日渐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
  (4)教学团队教材建设已初具规模。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与课程知识的更新与完善,结合授课对象的需求特点,编写特色鲜明的教材。近几年,韦海民老师主编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廖阳老师主编了《物业管理》,李芊老师主编了《工程估价》等,孔凡楼老师、廖阳老师、宋金昭老师等分别是《运筹学》、《房地产项目策划》、《工程项目管理》等系列教材的副主编,其他老师也参编了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模块的相关教材,教学团队已初步形成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教材体系。
教学队伍教师近几年主要著作简列如下:
    [1]闫文周、李芊主编,《工程估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9; 
    [2]李芊主编,《土木工程估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3;
    [3]韦海民主编,《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3;
    [4]廖阳主编,《物业管理》(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09;
    [5]廖阳副主编,《房地产项目策划》,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
    [6]孔凡楼副主编,《运筹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8;
    [7]宋金昭副主编,《工程项目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3; 
    [8]刘华参编,《建设法规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08;
    [9]刘华参编,《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4;
    [10]廖阳参编,《房地产估价》,科学出版社,2011.09;
    [11]宋金昭参编,《现代企业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9。
  (5)教学研究服务于人才培养。近几年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涉及领域包括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理论体系改革与创新、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等。具体包括刘华老师主持的“工程管理专业法律平台课程群建设研究”、李芊老师主持的“工程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韦海民老师主持的“我校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以及孔凡楼老师参加的“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这些教学研究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6)多种举措并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导师制、 “项目坊”、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等,不仅对学生在校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每年进行素质拓展训练,2014年又成立了学生研究社团,定期听一些相关领域的前沿权威讲座,通过参加学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SRT)”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培养懂技术,能创新的实用人才。
2.教学研究获得的表彰/奖励

    [1]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 2009年,第一、第四;
    [2] 管理学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第二、第三; 
    [3]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多专业分层次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第一、第三;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第一;
    [5]改进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性实践技能,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第一、第二、第四、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