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1.内容结构体系
本课程在强调区域规划与厂址选择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区域整体全面发展与工业建设关系为中心、区域规划相关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区域规划与厂址选择学的内容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划分,阐明了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及其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概括了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法。
第二部分以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为主,重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劳动力、技术及社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联系域分工等区域规划的前提和依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介绍了区域经济定量分析与预测的方法。
第三部分以区域发展及规划理论为主,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发展历程,介绍了区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主要理论,探讨了区域发展战略及其理论模式选择。
第四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阐明了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并就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等各项规划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第五部分以厂址选择为主要内容,主要讲述工业区位因子体系的相关内容,厂址选择的任务、对象和特点以及厂址地域层次和阶段划分,以及厂址地区选择的原则、主要影响因素、厂址区位指向的内容,阐述了冶金、电力、机械、石油及化学工业厂址布局的特点及要求,以及对厂址地区选择技术经济论证的内容。
|
2.组织方式与目的
区域规划与厂址选择针对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方向特定对象,其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都有所区别。在第6学期开设,48学时。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包括课堂授课、网络教学、组织讨论、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和研究报告,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书本理论与实践情况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特点,能够对各种区域经济现象与区域所处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 举行3次课堂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特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及SWOT分析方法的应用;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问题;厂址选择的程序及方案比较。
(2) 指导学生考察和调查陕西或其家乡地区的典型的区域空间结构,探讨区域特征,空间结构,生产力布局,区域差异,资源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写作 1-2篇研究性论文或报告。写作研究论文或报告的目的,既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也使学生逐步具备初步的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
(4) 改变考试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区域规划与厂址选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学地扎实,理解和掌握地扎实。每个学生在学完课程,并完成教学训练项目后,应在讨论课上报告,并写一篇5000字左右研究报告,交老师评阅。学生平时得分占30%记入总成绩。 通过课堂讨论、典型区域调查、研究报告写作、考试方法的改革,巩固了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与科研能力,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
回到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