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 教学条件 | 教学方法 | 教学效果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20世纪初化学工程学科诞生以来,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一直是世界各国大学化工专业的最重要课程。在我国,20年代末即已开出了该课,并采用西方的流行教材或翻译本进行教学。195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化工原理》教材。随后,又相继出版了《化工过程及设备》等教科书,内容主要为化工单元操作,在教材体系上与前苏联相似。1980年,统编教材《化学工程》出版,加强了部分流体力学和传热传质学基本理论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组织了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法、课程介绍和实验教学等进行了评估,促进了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各校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都进行了改进,分别出版了各自有特色的自编教材,并加入了新的理论和单元操作实践上的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自60年代初我校成立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以来一直是主干课程,是我校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考研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操作原理、工艺计算及实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冶金操作过程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在这门课的教学中,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着重培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1998年,由于国家学科和专业的调整,我院在原有色金属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化工专业本科生。2002年化工研究所获得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化工专业尚未开办之时,化工原理课程即是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考试课程,随着化工教研室的成立和化工专业的开办,化工原理课程建设越来越完善。同时,化工原理也成为本校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虽然我校化工专业办学时间短,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经验少,我们仍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积极周密的分析,较好的完善了课程体系。化工原理是一门化工及相关专业基础课及重点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与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计划,明确了任务,并落实了人员,建立了以主讲教师为主、实验人员为辅的课程建设小组,由于任务明确,组织到位,明确了课程建设目标,进行课程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环节与知识应用,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质量管理,丰富教学资料,提高教学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优秀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教学团队。